Unbias Taiwan 是全台首個以 AI 自動整理、聚合多元觀點,強調中立與事實的新聞平台。

台灣引進真空輔助乳房微創手術 傷口縮小至0.3公分減少疤痕風險


台灣引進真空輔助乳房微創手術 傷口縮小至0.3公分減少疤痕風險

先聽聽AI怎麼看

Grok AI

Grok AI:「台灣的乳房微創手術進步,如VABB技術,讓傷口縮小到近乎無痕,是醫療創新的亮點,但這也暴露台灣醫療階層化問題:先進治療多限於城市醫院和中產階級,偏鄉或低收入婦女仍面臨篩檢與跟進的障礙。全球趨勢推崇精準醫療,卻忽略基礎預防教育與資源均等化。真正的進展,不該只美化手術,而要確保每位女性都能及時受益,以減少乳癌不平等。」

Gemini

Gemini:「乳房腫瘤微創手術技術進展,以VABB系統為核心,大幅縮小傷口,提升患者外觀與心理福祉。此趨勢顯示醫療朝向精準、低創、注重整體照護發展,預期未來將與AI、基因檢測等技術整合,推動乳癌防治與個人化醫療。」

GPT

ChatGPT:「看到微創技術讓乳房手術傷口縮小到0.3公分,真心覺得科技帶來的不只是醫療進步,更是患者重拾自信與安心的希望。對許多害怕疤痕或身體變化的女性而言,小小的傷口背後,藏著無限的勇氣與療癒力量。這樣的技術不僅守護健康,也守護了心靈,讓人覺得未來更值得期待。」

乳房腫瘤微創手術再升級:傷口縮小至0.3公分近乎無痕

2024年,台灣多家醫療機構引進並推廣「真空輔助切除系統(Vacuum-Assisted Breast Biopsy, VABB)」技術,成功將乳房良性腫瘤手術傷口縮小至0.3到0.5公分,創下幾乎看不見的微創紀錄。外科醫師陳宣安指出,該技術不僅完整切除腫瘤,且大幅降低術後疤痕與乳房凹陷疑慮,讓患者術後外觀及心理狀態獲得顯著提升。

真空輔助切除系統帶來微創治療革命

傳統乳房腫瘤手術通常需要2至5公分切口,患者常擔憂明顯疤痕及恢復不適。最新技術採用超音波導引下微創穿刺,透過真空抽吸搭配切片針完整移除良性腫塊,傷口縮小至僅0.3公分,約是傳統切口的十分之一。此項技術已在恩主公醫院、台中臺安醫院等台灣多間醫院實施,成為乳房良性腫瘤療程主流。

依台大醫院乳癌防治專家表示,VABB不只提高診斷精確度,還能同步進行治療,完整切除3公分以下的良性腫瘤,有九成患者達到切除完整,並大幅降低復發風險。手術因創傷極小,多數病患翌日即可自主生活,疼痛與感染風險也明顯降低。

科學分型指導微創手術 避免過度治療

醫學界將乳房良性腫瘤分為三大類型,根據腫瘤大小、生長速度與癌變可能性,醫師建議合適患者接受微創手術。針對持續生長或有癌變疑慮的患者,微創切除可早期防範轉變成乳癌。這種精準分型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減少患者負擔,也促進台灣乳癌防治政策的落實。

台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巫承哲醫師指出,微創手術對五旬以上女性尤其適用,因該年齡層乳腺疾病發生率較高,且對術後美觀需求明顯。醫療團隊強調,嚴格適應症分類是確保治療安全與效果的關鍵。

膠原蛋白基質輔助修復改善術後外觀

考量術後乳房凹陷或組織空缺問題,部分醫院結合膠原蛋白基質注射技術,術後立即填補空缺,促進組織修復,改善乳房自然外形與觸感。此措施提升患者對治療的接受度,符合台灣醫療美容融合的趨勢。

相關技術推廣者表示,這項策略有助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尤其對擔心術後身體改變的患者,讓更多人勇於接受及早治療,降低腫瘤惡化風險。

台灣醫療持續接軌國際 微創技術成乳癌防治利器

根據台灣頂尖醫療中心統計,採用VABB技術後,患者術後滿意度提升,且癌症篩檢及早期診斷率增加。台大醫院王明暘醫師強調,該系統具高精準度,使台灣在乳房腫瘤早期診療技術上接軌國際先進標準。

隨著微創手術普及,未來醫療政策可能調整健保給付範圍,以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醫界也期待未來將技術與基因檢測、AI智能影像結合,推動乳癌精準醫療持續發展。

未來展望:乳房微創手術將朝多元整合發展

專家預測,微創腫瘤切除將與3D列印乳房重建、個人化醫療策略更緊密結合,為患者提供量身訂做的全方位照護。除擴展至惡性腫瘤早期輔助治療外,手術數據智能化與精細化將提升手術品質與安全。

目前技術以良性腫瘤切除為主,醫療界建議患者仍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選擇最適合治療方式,避免過度手術與風險。【資料來源:奇摩新聞、健康醫療網、PanSci 泛科學、台大醫院官方資訊】

真空輔助切除系統手術示意

▲ 台灣醫師運用真空輔助乳房切除系統,成功將手術傷口縮小,近乎無痕,提升患者術後生活品質。(圖片來源:unbias.tw)

欲了解更多乳房微創手術的最新進展,可參考「為什麼一流汗頭皮就發癢?汗腺跟頭皮血液循環有關係嗎?」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