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最新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恐加速大腦老化,提升失智症風險
近期科學研究指出,睡眠不足不只影響記憶力與注意力等日常認知功能,還可能加速大腦老化。國際及台灣多項研究發現,慢性失眠者的大腦「老化年齡」比一般睡眠者提前約3.5年,罹患失智症風險增加約40%。這主要與身體發炎反應升高及腦部廢物排除機制受阻有關,促使醫界和公共衛生單位重視將睡眠管理納入認知健康的防範工作。
睡眠不足如何影響大腦及認知功能?
由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英國生物樣本庫超過2.75萬名志願者資料,發現睡眠不足者的大腦年齡普遍比實際年齡老約1歲。研究指出,缺乏睡眠會提高身體低度發炎狀態,促進神經退化與腦細胞老化。睡眠期間,大腦的膠淋巴系統負責清除β-澱粉樣蛋白等蛋白質廢物,睡眠品質不佳使毒素累積,損害記憶與專注力,並降低免疫功能與大腦修復力。
台灣高齡者失眠問題加劇神經退化,臨床應用受矚目
長庚醫院與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發現,國內約有11.6%至17%的成人受失眠困擾,慢性失眠族群近四百萬人。因高齡者睡眠品質下滑,腦內廢物清除功能失調,造成記憶力衰退並加速神經退化。國內醫療院所推動針對高齡族群的睡眠管理計畫,期望透過臨床介入降低失智風險,提升銀髮族生活品質。
生活習慣及營養成分對大腦老化的影響
除了總睡眠時間不足,晚睡、易醒、斷續睡眠及飲食不均衡等生活習慣,也與大腦老化速度有關。營養學研究強調補充富含脂肪酸、多酚等抗發炎成分,有助維持認知功能與減緩神經退化。國際健康專家提倡結合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良好作息,打造預防慢性失眠與延緩大腦衰退的綜合策略。
全球公共衛生政策納入睡眠健康,盼減緩失智症負擔
面對人口快速老化,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美國CDC等國際機構強調睡眠對健康及認知功能的重要,建議成年人每日睡眠7至9小時。多國政府已將睡眠健康納入公共衛生政策,推動睡眠教育與早期失眠介入,降低睡眠不足帶來的社會與醫療負擔。國內也積極推動睡眠障礙診療與衛教,鼓勵民眾改善睡眠品質。
專家觀點與未來研究方向
研究負責人Abigail Dove指出,睡眠不足是影響大腦健康的重要生活因素,發炎反應是其中關鍵機制之一。台灣失智症權威劉秀枝醫師提醒,長期睡眠剝奪與失智風險密切相關,呼籲患者積極尋求醫療協助。未來研究將著重睡眠不足如何通過細胞層次影響神經退化,並發展精準的個人化睡眠干預策略,強化睡眠在認知障礙預防中的角色。國內相關在地化研究備受期待,有助制訂更符合台灣情況的健康管理方案。
延伸閱讀可參考「研究:睡眠不足可能導致大腦加速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