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iPhone 17備貨量較去年增逾5% 聚焦Air系列帶動銷量成長
蘋果2025年推出的iPhone 17系列備貨量明顯增加,根據Isaiah Research資深分析師Lori於MM Podcast透露,預估今年產量達9,000萬至9,200萬台,較去年iPhone 16的8,600萬至8,800萬台增幅超過5%。Air系列機型備貨量占最大比例,顯示蘋果透過多元產品線及價格策略,增強中階手機市場競爭力,並預期帶動整體銷量成長。儘管部分零組件供應商擔憂過多備貨可能導致第四季調整,但蘋果已穩定規劃生產節奏,聚焦入門機型功能升級以吸引更多消費者。
全面擴大印度生產 緩解中國供應鏈風險
iPhone 17全系列首次同步在印度量產,成為蘋果首次於印度一次性生產所有新款機型。當地產能估計達3,200萬至3,500萬台,占整體產量超過三成,象徵蘋果積極推動供應鏈多元化,降低對中國廠線依賴。台灣鴻海集團也擴大印度投資布局,加速產線建設。不過,印度生產良率約83%至85%,低於中國95%至97%,高階機型製造仍面臨挑戰。此外,美印貿易摩擦增加印度產線不確定性。儘管存在風險,蘋果持續推動印度成為重要供應基地,以分散地緣政治壓力。
▲ 蘋果2025年iPhone 17備貨增逾10%,全系列機型在印度同步量產,顯示供應鏈布局多元化趨勢。(資料來源:unbias.tw)
台灣成折疊iPhone試產重點 2026年前後啟動試產計劃
蘋果2025年布局折疊iPhone新機,計劃在台灣設立測試產線,最快於2026年前後啟動小規模試產。台灣憑藉成熟製程與精密技術獲得重視,成為折疊機試產重點。驗證成功後,正式折疊iPhone量產基地將移至印度,符合蘋果供應鏈多元分散長期策略。此舉顯示蘋果逐步減少中國生產比重,加強台灣和印度在高階產品製造的角色。
iPhone 18系列大幅革新 技術與發表時程調整
蘋果未來iPhone 18 Pro系列將採用螢幕下Face ID,實現真正全螢幕設計,並可能以更小動態島或單一鏡頭開孔呈現。相機升級為4800萬畫素主鏡頭,搭載可變光圈技術,且首次由三星提供三層堆疊式影像感測器,提升拍照效果。新一代A20晶片採用台積電2奈米製程,效能提升約15%,省電提升約30%,並強化AI運算與iOS 19整合。iPhone 18系列將採分拆發布,標準版可能延後至2027年春季推出,折疊屏預計2026年問世,反映蘋果調整產品時程以因應技術與市場需求。
▲ 蘋果2025秋季發表iPhone 17系列,並布局未來技術更新,包含採用2奈米A20晶片和螢幕下Face ID等創新。(資料來源:unbias.tw)
自主晶片加速替代高通 蘋果強化供應鏈控制
蘋果在5G基帶晶片研發上持續進展,計劃未來三年內全面取代高通方案,藉由自主技術提升供應鏈掌控能力。此舉有助降低對外部依賴,提升產品競爭力及利潤空間。面對美國加徵關稅風險,蘋果選擇調整產品定價策略應對,避免將成本直接轉嫁給消費者,以維持與美國政府的平衡關係。
產業與國際影響 持續推動供應鏈多元化與創新趨勢
蘋果提高印度產量是全球電子產業供應鏈多元化的重要指標。降低對中國依賴,有效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並提升產線韌性。台灣在高階製程及折疊新品試產方面持續發揮關鍵作用,推動本地科技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如螢幕下Face ID、可變光圈相機及AI融合將帶動智慧手機產業進入新階段,並促使供應商競相投入研發。整體而言,蘋果透過產品及供應鏈雙軌策略,穩固品牌競爭力及全球市場領導地位。
綜合相關報導與產業分析,蘋果2025年iPhone 17系列及未來iPhone 18系列多重布局,展現持續投資科技創新與面對全球市場變動的策略智慧。建議可參考「蘋果2025年iPhone 17備貨量增逾10%,印度同步全系列量產推動供應鏈多元化」以取得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