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新聞快訊:貿易戰升溫 中國官方煽動愛國情緒但保留和解可能性
近期隨著美中貿易戰持續升級,中國官方強化民族主義宣傳,發布以毛澤東戰鬥號召為主題的影片,激起國內愛國情緒與民族認同感。此策略除推動國內股市資金活躍、提振出口企業士氣外,中國官媒與政治高層仍保留與美國談判及和平解決的空間。2025年4月以來,A股散戶淨流入超過450億元人民幣,反映出明顯的「為國抄底」風潮。國際社會持續關注此趨勢對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穩定性的影響。
中國官方強化民族主義宣傳 激發民眾愛國心
面對美國持續升級對中國的關稅政策,中國官方透過官方媒體積極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批量推出以毛澤東宣傳口號為主軸的影片,強調堅韌與抗美援國精神。官媒如人民日報對美方行動嚴厲批評,同時也保持談判的開放態度,顯示中國在民族主義與務實外交間尋求平衡。中共中央高層表態堅定維護國家利益,但不排除透過談判降溫的可能性。
股市資金活絡現象 明顯「為國抄底」
在愛國情緒推動下,中國股市吸引大量內資流入,尤其散戶投資者活躍。據統計,2025年4月至今,A股淨流入資金超過450億元人民幣,此資金潮被視為民眾面對美中緊張局勢與經濟壓力時,透過投資行動表達愛國立場與支持國家策略的具體展現。但部分市場專家提醒,情緒化投資帶來一定的短期投機風險,投資者應謹慎。
貿易戰對出口與產業造成壓力 政府透過文化敘事穩定社會
美中關稅戰使中國出口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外部需求面臨不確定性,帶來經營壓力。中國政府除強化民族主義宣傳,提升民眾士氣外,還推出多部抗戰時期電影,強調抗美援國精神,塑造集體文化記憶與凝聚力。然網絡輿論對此類內容意見分歧,部分支持者積極響應,但也有批評過度民族主義的聲音,部分激烈言論遭官方管控與禁言,反映社會內部複雜態勢。
國際多方動態與中美談判彈性並存
瑞士經濟部長近期透露,美中貿易談判仍有妥協可能,包括暫時緩和部分關稅措施。加拿大等國在面對美國政策壓力時,也出現愛國情緒上升的現象。中國內部強化民族主義敘事之餘,仍保持談判彈性,採取多層次策略應對外部經貿與地緣政治挑戰。
政治風險與長期挑戰:民族主義帶來的雙刃劍
民族主義浪潮短期內提升對習近平政權的支持,並穩定社會秩序與輿論環境。但專家警示,一旦民族主義敘事破裂或外部壓力進一步加劇,可能引發政策反噬及政權信任危機。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與國內改革需求遠大於貿易戰挑戰,利用民族主義作為穩定工具的長遠效果仍有待觀察。
結語與未來展望
綜合分析,美中貿易戰升溫反映大國間複雜競爭格局。中國官方以民族主義凝聚國內共識並強化抗美決心,同時為談判保留靈活空間,以應變多變局勢。未來中美關係走向將取決於雙方在關鍵技術、稀土等領域的協商成效以及國內外政治壓力的平衡。台灣則面臨全球供應鏈調整挑戰,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化與國際合作,應對不確定形勢。
▲ 美國川普的關稅政策調整正影響美國、日韓及亞洲供應鏈結構,台灣面臨全球多極化帶來布局轉型的挑戰。
建議可參考「2025年國際金價首破4,000美元」及「美中於馬德里展開第四輪經貿會談」以取得更多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