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新聞快訊:中國警告拒絕美國關稅威脅,將採取堅決反制措施
中國商務部於10月12日嚴正警告美國,敦促停止自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及關鍵軟體出口管制的威脅。中方強調將透過談判解決貿易爭端,但若美國一意孤行,中國將毫不猶豫地採取報復性關稅及限制出口措施,並呼籲其他國家勿配合美國的孤立策略。此消息出爐後,導致全球市場震盪,包括美股出現劇烈下跌,台股亦受挫。此次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被視為結構性衝突,短期內難見緩解跡象。
美國關稅政策升級:100%重稅與出口管制擴大實施
美國總統川普於10月10日宣布,將自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並首次對「所有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擴大施壓至科技領域。川普聲明指出,若中國持續反制,美方將追加50%額外關稅。此舉加劇雙邊貿易緊張,使全球供應鏈與投資氣氛轉趨謹慎。根據官網公布的關稅清單,涉及半導體、電子元件、製造機械及藥品等多項關鍵產業。
▲ 美國宣布增稅措施後,納斯達克及標普500指數大幅下跌,市場波動加劇。
中國強硬回應:表示「不怕打貿易戰」恐怖報復計畫曝光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強調「不願打貿易戰,但不怕打」,若美國堅持新關稅措施,中方將採取報復性關稅及限制稀土、高科技材料出口等反制措施。中方警告,任何犧牲中國利益的多邊貿易協議都將遭反制,並特別呼籲全球其他國家勿配合美國形成經濟包圍圈。同時,中國積極推動與東南亞國協(ASEAN)擴展自由貿易協定,強化區域聯盟。
全球多國反制美關稅,國際貿易環境複雜升級
受美國提高關稅影響,墨西哥計劃對中國進口汽車加徵最高50%關稅,加拿大也展開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程序。歐盟明確警告,若與美方無法協議,最快7月中將啟動反制關稅措施,跨大西洋貿易戰風險升高。此波關稅戰引發多國對保護主義抬頭警惕,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市場波動風險加劇。
台灣產業鏈遭雙重夾擊,半導體與出口業面臨新挑戰
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台灣產業生態首當其衝。美國大幅加徵關稅並實施出口管制,嚴重衝擊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高科技產業鏈。台積電等龍頭企業面臨生產基地布局調整及自主研發壓力倍增。同時,中國市場對部分台灣出口產品需求減緩,農業及傳統製造業訂單縮減。專家建議台灣廠商應善用供應鏈重組契機,提升競爭力並尋求美中談判突破口。
▲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美國關稅政策及中國市場壓力下,面臨轉型與自主化挑戰。
經濟協作組織發出警告,全球經濟復甦面臨不確定性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新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展望仍正面,但美國加徵關稅陰影未散,恐拖累復甦動能。儘管中國出口受限,美國貿易壁壘迫使中國積極轉向新興市場,將廉價商品轉向南亞、非洲等地,貿易順差創新高,凸顯中國長期調整出口結構、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韌性。
中國軍事姿態趨於強硬,提升國防戰略支撐經濟策略
貿易摩擦加深同時,北京強化軍事戰略推進,「核三位一體」現代化升級彰顯綜合國力提升,對美方形成戰略戒備。此舉不僅為關稅反制提供政治與戰略支持,也反映中美除經濟外,在國防安全領域的競爭將持續激烈。專家認為經濟與安全策略交織,未來雙邊關係更添不確定性。
未來展望:談判仍有機會,貿易戰不易快速降溫
儘管雙方在核心議題存在龐大分歧,中美近期仍有限度磋商嘗試緩和部分緊張。多數專家認為短期難見全面解決方案,貿易摩擦可能長期存在,特別是在高科技與國安領域的競爭將加劇。長遠而言,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將深受中美戰略博弈影響,台灣等中間經濟體需密切關注並靈活調整策略。
【延伸閱讀】建議可參考川普宣布11月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 美股暴跌引發台股震盪,以及全球半導體戰略競局升溫 台積電研發突破與美國政策布局成關鍵,深入了解中美關稅影響與產業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