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亞洲泌尿科醫學會大會聚焦海福刀精準治療攝護腺癌
2025年8月14日至17日,第22屆亞洲泌尿科醫學會大會(UAA Congress 2025)在台灣盛大舉行。此次會議吸引來自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等多國泌尿科專家參與,核心議題為攝護腺癌的最新精準治療技術。大會重點探討以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FU,俗稱海福刀)為主的局部治療,該技術可準確消滅腫瘤病灶,同時兼顧患者生活品質,獲得國際專家廣泛交流與認可。
海福刀技術在攝護腺癌局部治療中應用日益成熟
海福刀透過高強度聚焦超音波作用,局部消融攝護腺癌細胞,因低侵入性及副作用較少,成為攝護腺癌早期及特定病灶患者替代傳統根除手術和放射線治療的新選擇。多國專家於會議分享臨床案例及技術創新,強調海福刀結合MRI影像協助精準標靶、並利用人工智慧提升治療精度,有助降低影響正常組織風險,並同時保留泌尿功能與性功能。台灣專家指出,台灣已累積逾十年相關臨床經驗,未來將持續引進國際精準診斷技術及優化治療方案。
診斷技術升級助力早期辨識與精準治療規劃
除了傳統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外,會議透露次世代分子檢測及影像技術(如3T MRI結合AI輔助診斷)將於2025年陸續推廣應用,提升難以定位病灶的識別率。此類進步有望改善早期攝護腺癌精準分型,並規劃個人化治療策略,強調治療效果與副作用平衡。專家表示,搭配基因檢測結果,醫師可依不同病理亞型選擇更適合的局部或全身治療。
維護患者生活品質成為國際醫療趨勢
隨著患者多為長期慢性病患,精準且具保護性的局部治療備受重視。海福刀因其手術風險低、恢復期快,成為患者與醫師青睞方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許富順醫師於會中指出,AI輔助導航的「海神刀」技術逐漸普及,不僅治療副作用更小,也提升患者對療程信心。專家強調,此一趨勢將推動更安全、低侵入且具療效確定性的療法成為未來主流。
跨國合作與政策推動促進技術標準化與普及
亞洲各國與歐美專家廣泛交流病理分型、患者體質及療效監測經驗,認為多元策略有助因人制宜調整治療方案。國際合作不僅促進臨床經驗共享,也推動相關醫療器材產業與AI輔助診斷技術發展。隨著海福刀等精準局部治療廣泛應用,各國醫療政策加強技術規範與安全標準,未來健保給付政策有望納入此類新興療法,降低患者經濟負擔,促進治療普及與成效提升。
未來趨勢:結合AI、大數據與新藥研發助攻精準醫療
專家預測,未來攝護腺癌治療將更加強調個人化,結合基因檢測、影像技術與AI大數據分析,以達最佳療效及副作用管理。局部微創療法如海福刀使用率將持續攀升,甚至成為部分早期病患標準治療。新型標靶藥物與免疫療法亦為晚期或複雜病例開拓新療程,期望為難治患者創造更多生存機會。醫界呼籲持續推動跨國交流及臨床試驗,深化臨床證據基礎,並密切關注政策面調整,保障患者權益與醫療品質。
建議可參考攝護腺癌治療邁向精準化 國際專家交流海福刀「局部治療」應用經驗以取得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