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聽聽AI怎麼看
王滬寧紀念台灣光復談話 主張和平統一引發兩岸關注
2025年10月25日,北京舉辦「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中共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發表談話,重申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方針,並提出統一後將為台灣帶來經濟發展、資源整合及國際地位提升等多項好處。此一言論立刻引發台灣陸委會強硬回應,否認其吸引力,並指出兩岸和平統一缺乏民意基礎,使兩岸關係陷入新一波緊張與互相反駁的局面。
陸委會三大理由駁斥王滬寧主張 強調民主制度不可被取代
台灣陸委會當天發布聲明明確駁斥中共宣稱「統一後的好處」,說明其三大理由:首先,中共從未實質統治過台灣,企圖以二戰文件主張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嚴重錯誤詮釋歷史事實;其次,台灣與大陸的制度根本不同,台灣的民主與自由價值無法與大陸一黨專制並存,香港「一國兩制」實例已證明其不可行;最後,陸委會強調中共藉「一中原則」及「九二共識」意圖消滅中華民國主權,台灣人民絕不接受,也呼籲中共放棄政治威脅,尊重台灣主流民意與民主制度,才有助兩岸關係改善。
國台辦稱統一可解決缺水缺電 台灣社會憂自由受損
除了王滬寧談話,中國國台辦透過媒體宣稱統一後能有效解決台灣長期缺水缺電問題,並提升台灣人在國際上的自信與地位。台灣社會對此普遍抱持高度警戒,結合香港「一國兩制」經驗,學者與輿論認為這類經濟承諾往往伴隨主權與民主自由的付出。香港案例成為台灣反對統一的重要依據,顯示「和平統一」承諾不被信任,相關話題在台灣激起疑慮與反感。
學者解析北京宣傳策略:統一利益罕見公開 提升話語權意圖明顯
中共此次在「台灣光復節」大會罕見明列統一後利益,外界認為北京試圖以經濟與資源誘因軟化台灣民心。學者分析指出,北京目標在於強化對台話語權,深化文化與經濟融合;但根據近年台灣民調,多數台灣人反對統一,支持維持現狀或追求獨立,並對中共政權抱持高度反感。雙方在制度與國家認同的根本差異,使得此類宣傳短期難改變台灣社會態度,兩岸關係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兩岸緊張持續 台灣強化民主防衛並尋求國際支持
面對中共持續政治與軍事施壓,台灣政府堅守民主防衛立場,強化防衛能力,並深化與美國及其他國際盟友的戰略合作。近年來,兩岸政策以維持現狀為主,強調平等尊嚴的對話空間,但雙方立場懸殊,官方對話仍十分有限。學界預測中共將以文攻武嚇並進,台海局勢將持續緊張,國際因素如美中競爭亦將深刻影響兩岸未來互動。

▲ 習近平2025年建政紀念談話中對兩岸政策的簡要表述,陸委會認為無新政策發布
整體來看,中共透過王滬寧談話再度強調統一理念,試圖以「統一後的好處」吸引台灣民眾,但台灣政府和社會表達強烈反彈,源於雙方在國家主權、民主制度與國家認同上的根本差異。未來兩岸情勢仍將圍繞分歧與緊張展開,台灣持續堅守民主價值,並尋求多方國際支持來維護安全與主權。
建議可參考|「陸拋『統一後好處』陸委會:毫無吸引力」,以及|「北京『紀念台灣光復』 學者:罕見提出統一好處」,以獲取更全面背景與專家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