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ias Taiwan 是全台首個以 AI 自動整理、聚合多元觀點,強調中立與事實的新聞平台。

北半球流感病例增 臺灣推「左流右新」疫苗強化高風險族群防護


北半球流感病例增 臺灣推「左流右新」疫苗強化高風險族群防護

先聽聽AI怎麼看

Grok AI

Grok AI:「台灣的低疫苗接種率暴露了資訊不足與反科學心態的盲點,尤其高齡和兒童族群面臨更大風險。全球病毒交互感染趨勢顯示,室內活動增加加劇傳播,而台灣政府雖推「左流右新」疫苗,卻忽略教育缺失。若不強化公共宣導,冬季恐加劇健康不平等——重點是,疫苗不是選項,而是現實防線。別再猶豫,及時接種才能化解危機。」

Gemini

Gemini:「北半球病毒交互感染風險攀升,臺灣推行「左流右新」組合疫苗,旨在提高高風險族群免疫力。然而,疫苗接種率偏低,尤其長者新冠疫苗接種率不足,凸顯衛教推廣與破除迷思的急迫性。提升整體疫苗覆蓋率,是應對多重呼吸道病毒威脅、減輕醫療體系壓力的關鍵策略。」

GPT

ChatGPT:「看到流感和新冠病毒同時來襲,讓人心裡很沉重。尤其長者和小朋友的疫苗接種率還低,真心希望大家能多點信任與關懷,及早接種疫苗。疫苗不是萬能,但它能給我們更多保護,陪伴家人健康過冬,比什麼都重要。疫情複雜,別讓恐懼和誤解阻擋了真正的安全感。」

流感季節來襲 北半球病毒交互感染風險攀升

進入2025年秋季,北半球包括臺灣在內多地流感病例明顯增加,且與新冠肺炎及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呈現交錯流行趨勢。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疫苗中心主任提醒,秋冬季節室內活動增加且空氣乾燥,成為病毒繁殖的溫床,病毒傳播風險顯著升高,導致民眾感染機率大幅提高。公共衛生機關呼籲民眾加強疫苗接種與個人防護,切勿因錯誤觀念延誤預防與治療。

「左流右新」組合疫苗 10月起推廣高風險族群接種

專家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可引發多器官損傷,其死亡風險約為流感的兩倍。臺灣政府自10月起推行結合流感與新冠肺炎疫苗的組合接種政策,俗稱「左流右新」,以提高高風險族群的免疫防護能力。該策略重點對象包括老人、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較弱者。衛生單位計畫備足超過300萬劑疫苗,確保充足供應並鼓勵民眾及早接種。

疫苗接種率偏低 長者與幼兒免疫盲點引關注

儘管疫苗保護效能獲得醫學界廣泛肯定,但調查與門診數據顯示,高齡族群新冠疫苗接種率低於20%,部分原因為對疫苗安全性疑慮及資訊不足。與此同時,部分家長對兒童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數量感到迷惑,醫師提醒避免過度接種,以防免疫空窗期增加感染風險。醫師強調,疫苗接種能明顯降低重症及住院率,呼籲加強對家長和長者的健康教育與推廣。

醫師四大忠告 破除流感防疫迷思

針對流感季節,醫界提出四項重要忠告:

  • 正確認識疾病及就醫時機:流感常伴隨高燒、四肢痠痛、乾咳等症狀,與一般感冒截然不同。醫師強調,居家快篩僅供參考,症狀時應就醫確診。
  • 病中積極休息避免傳播:即使症狀輕微,也應避免上班或上學,以降低病毒在群體間傳播。成人傳染期約3至5天,兒童及免疫力低下者可能更長。
  • 均衡飲食與生活作息勝過營養補充品: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和適度運動是維持免疫力的關鍵,單靠營養補充品無法取代疫苗與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 積極接種疫苗:疫苗是抗流感最有效的防線,即使疫苗株與流行株存在差異,也能大幅減輕病情嚴重程度。

全球疫苗備貨與臺灣防疫政策動態

全球多國積極備足疫苗,應對秋冬病毒高峰。臺灣疾病管制署表示,2025年除補齊高風險族群疫苗覆蓋外,也同步開設公費與自費流感疫苗接種通路,並透過醫療專家媒體宣導澄清疫苗誤解。政府預期疫苗覆蓋率提升能大幅減少流感重症病例,減輕醫療系統負擔,為冬季疫情防控奠定良好基礎。

流感高峰病例攀升 專家建議疫苗接種加強營養提升免疫力

▲ 流感高峰病例攀升 專家建議疫苗接種加強營養提升免疫力

臺灣10月起同步開打公費與自費流感疫苗 兒童感染急增促家長儘速接種

▲ 臺灣10月起同步開打公費與自費流感疫苗 兒童感染急增促家長儘速接種

專家建議持續關注疫情與疫苗資訊更新

醫界與公共衛生專家提醒,近期流感與新冠肺炎及RSV病毒共存,疫情情勢複雜多變,民眾應密切注意健康狀況及官方疫情通報,並及時接種疫苗與採取有效防疫措施。專家強調,疫苗接種、良好衛生習慣與適時就醫是降低感染風險的關鍵。衛生單位將持續推廣正確疫苗知識,幫助民眾破除迷思,特別針對長者及幼兒等高風險族群加強宣導。建議可參考流感高峰病例攀升 專家建議疫苗接種加強營養提升免疫力以取得更多詳盡資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