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北醫附醫推動兒童友善醫療 減少孩童就醫恐懼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附醫)近期引進日本微量抽血技術,專為6歲以下兒童在發燒等症狀時所需的抽血檢查,明顯減少抽血量並降低疼痛感。自2023年起,該院全面推動兒童友善醫療,包括疫苗接種環境與服務的優化,營造溫馨安全的就醫空間,獲得家長與醫療界肯定。這些措施不僅提升兒童就醫舒適度,也契合國際趨勢及政府政策,展現台灣兒童醫療服務的創新。
微量抽血技術減少兒童抽血過程壓力
北醫附醫兒科率先導入源自日本的「門診微量抽血」技術,能在門診環境中採取少量血液,約5分鐘內出結果。此技術大幅縮短採血及等待時間,減輕扎針痛感,尤其適合6歲以下幼童。兒科主任張璽醫師表示,微量抽血技術有效舒緩兒童對抽血的恐懼,提升配合度,也降低因過度緊張產生的抗拒。家長反映,這服務紓解了陪診時焦慮情緒,使孩子就醫更順暢。
疫苗接種環境優化緩解兒童接種恐慌
北醫附醫在疫苗施打過程亦強化友善服務,導入多元設計與專業溝通技巧,降低兒童接種焦慮。醫院設置明亮活潑的接種室並布置童趣元素,並提供鼻噴式流感疫苗作為非侵入性替代,特別針對2至17歲兒童,收費約1800元。此非針劑注射方式解決兒童怕打針問題,有助提升疫苗接種率,促進公共衛生成效。
兒童友善醫療成為醫療品質新標準
隨著兒童需求受到重視,台灣多家大型醫療機構將「兒童友善醫療」納入醫院評鑑指標,北醫附醫的實踐成為典範。此創新理念從兒童心理與情感需求出發,結合科技與服務流程全方位改造,不僅提升醫院服務品質,也增強社會形象及家長信任。醫院更引進迪士尼主題病房與智慧教室,透過互動遊戲與環境設計,幫助兒童降低對醫療程序的緊張。
國際趨勢與台灣兒童醫療的未來願景
全球推動以兒童為中心的醫療照護,強調安全、舒適、多元文化與家庭參與。北醫附醫引進先進技術及設施,與國際醫療趨勢接軌。台灣政府透過「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強化醫療網絡與專業培訓,期望推動醫療服務整合與全人照護。未來將深化數位教學、虛擬實境等科技應用,兼顧資源與成本,確保兒童友善醫療普及與品質穩定。
醫療業界與家庭回應與挑戰
北醫附醫兒科主任張璽說,兒童是社會未來,提供以兒童需求為核心的醫療服務是醫院責任。醫療專家認為,數位與互動工具提升兒童參與度,微量抽血技術有效降低抽血不適。家長廣泛讚賞這些措施,認為能大幅減輕就醫時的緊張與焦慮。然而,醫療資源分配、成本控制與專業培訓仍是挑戰,如何保持品質與管理成本是未來政策與醫院運作重點。
總結,北醫附醫從疫苗施打到抽血檢測的一系列兒童友善醫療措施,不僅提升兒童就醫體驗,也彰顯台灣醫療體系對兒童健康的重視與創新。這些作法象徵推進人性化醫療的重要里程碑,期待在全台醫療服務擴散,為更多孩童帶來溫暖安全的照護環境。
建議可參考「兒童友善醫療 北醫附醫從疫苗到抽血讓孩子安心就醫」以取得更多詳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