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柯文哲政治獻金案開庭 證人作證與辯護激烈交鋒
2025年9月16日,台北地方法院針對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政治獻金案召開庭訊,重要證人包括眾望基金會前董事長李文宗及木可公關前負責人李文娟出庭作證。庭審中,柯文哲強烈否認侵占政治獻金,質疑檢方調查偏頗,並以「我侵占我的錢幹嘛?」回應指控,駁斥其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主張。針對政治獻金來源與管理爭議,雙方在法庭內展開激烈辯論,為案件增添多層面觀察角度。
李文宗證稱不涉黨務 企業捐款來源成爭議焦點
庭訊中,李文宗表示自己未參與民眾黨黨務運作,對由橘子公司所捐贈的政治獻金具體來源不甚了解。此證詞引發檢方強烈質疑,並持續追查金流及是否構成公益款侵占。據了解,此案涉及多筆政治獻金異動,其中部分款項疑似以不透明方式流入政治組織帳戶,成為審理重點。此次庭訊反映企業界對政治獻金捐贈透明度仍存疑慮,也促使外界高度關注政黨財務監管制度的不足。
柯文哲回應指控 強調資金為個人所有拒絕侵占指摘
柯文哲在庭上激烈反駁侵占政治獻金的指控,強調「捐給我的錢,是我的,不是侵占」,質疑檢察官選擇性執法並批評調查方向偏頗。他甚至揶揄檢方為何不調查其他政治人物或組織,如「小英商號」及「扁帽工廠」等,此話題在社會上引發熱議。此次言論突顯台灣政治與司法調查間的矛盾與不信任,也展現當事人強烈的抗辯態度。
黨內幕僚和重要人物為辯方作證 聚焦政治獻金管理複雜性
庭審期間,柯文哲多位幕僚與黨內要員被傳喚作證,支持其辯稱政治獻金帳務雖有混亂,但並無侵占意圖。證人指出,政治獻金操作涵蓋多重複雜流程與資金流轉,部分會計處理有不確定性。此情況揭示行政黨資金管理制度面臨的挑戰,且在執行上容易引起誤解及法律爭議。專家表示,此案不僅是柯文哲個人問題,更牽涉台灣政黨政治獻金透明度改革的壓力。
案件影響政黨資金監督 政治透明化議題日益突顯
柯文哲政治獻金案涉約6800萬新台幣的款項流向與管理,成為民眾關注政黨財務透明度與政治清廉改革的焦點。此案對台灣未來政黨政治獻金監督政策提出警示,凸顯現行制度缺陷與加強監督的必要。司法審理結果將影響政黨運作模式,對追求政治透明與公平競爭有指標意義。社會期待此案能促使相關法規及實務改善。
▲ 2025年9月16日,柯文哲於台北地方法院接受審理政治獻金案庭訊。(圖片來源:Unbias Taiwan)
綜合庭訊資料,柯文哲政治獻金案仍處於關鍵調查階段,檢方持續針對金流細節深入追蹤,辯方則強調未構成侵占意圖。隨著更多黨內人士及相關證人出庭,案件未來發展持續受到關注。詳細庭審與案件進度,可參考「柯文哲交保後首度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