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外交部嚴正回應巴勒斯坦地圖錯誤標示 台灣無規劃承認巴勒斯坦國
近期,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於官方社群媒體發布的世界地圖,錯誤將台灣納入中國領土範圍,且標示台灣為已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對此,台灣外交部於2025年9月22日發表嚴正聲明,強調巴勒斯坦此舉嚴重忽視台灣主權,損害台灣外交利益,並明確表示「政府現階段暫無規劃承認巴勒斯坦國」。外交部呼籲巴勒斯坦基於相互尊重原則,避免政治誤判,促進雙方友好交流。
事件背景與巴勒斯坦與中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自1988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於2023年6月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勒斯坦國關於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堅持「一中原則」,拒絕任何形式的台獨主張,且與台灣不保持官方往來。該政治立場是此次地圖錯誤標示的依據,巴勒斯坦自行將台灣劃歸中國版圖,錯誤宣布台灣已承認巴勒斯坦,將台灣主權置於中國框架內,遭台灣外交部強烈抗議。
台灣外交部強調主權獨立與國際參與的挑戰
外交部發言人指出,巴勒斯坦將台灣劃入中國境內,忽視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與中國互不隸屬,這種做法缺乏尊重並損害台灣尊嚴。外交部重申,台灣無計畫承認巴勒斯坦國,但持續關注並提供人道援助,例如捐助50萬美元給巴勒斯坦地區「美慈組織(Mercy Corps)」以緩解加薩人道危機。
此外,中國在國際社會積極推動「一中原則」,使台灣在國際外交空間面臨嚴峻挑戰。部分國際組織及國家因中國影響,在台灣主權表述上採取不利政策,促使台灣須加強與友邦及民主國家合作,提升國際能見度,抵抗中國孤立行動。
中東局勢與台灣與巴勒斯坦的外交現實
本次事件發生時,全球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呼聲日益高漲,多國包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葡萄牙均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堅決反對形成對立局面。巴勒斯坦與中國外交緊密,政治立場與中國一致,進一步複雜化台灣與部分中東國家的關係。
台灣在中東地區的經濟、科技及外交合作潛力仍在開發,政府期盼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交流,避免被國際政治勢力過度捲入敏感爭議,保持外交政策的彈性與連貫性。
未來展望:台灣持續抗衡外交壓力並強化國際支持
展望未來,台灣將依照國際法與民主價值,堅定主張自身主權獨立,反對任何將台灣劃入中國版圖的政治主張。外交部也將密切注意巴勒斯坦及相關國際動態,必要時採取因應措施,保護國家尊嚴與自主外交空間。
同時,台灣持續擴大與多國友邦的外交合作,提升在國際組織的參與度。本事件凸顯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中遭遇的困境與壓力,也促使政府審慎調整外交策略,致力維護區域和平穩定,並積極推展人道援助,發揮積極正面影響。
相關資訊可參考外交部:無規劃承認巴勒斯坦國將台灣納入中國有失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