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聽聽AI怎麼看
氣象署發布豪雨特報 大台北及宜蘭嚴防山區大豪雨
中央氣象署於2025年10月23日至24日連續發布豪雨特報,受東北季風與鄰近海域低壓系統共伴效應影響,台北市山區、大台北地區及宜蘭出現劇烈降雨,部分地區累積雨量達500至700毫米。氣象署警告局部地區雨量可能突破千毫米,發布大豪雨至超大豪雨級別預警,提醒北部與東北部應防範積淹水、土石流等災害,各相關縣市嚴陣以待,部分學校也改採遠距授課因應。
東北季風與低壓共伴影響 持續降雨加劇山區災害風險
本波降雨主因為東北季風配合位於台灣東南方近海低壓系統,涵蓋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北海岸、台北山區及宜蘭。氣象署提醒,連日強降雨提升山區土石流、坍方及落石風險,降雨熱區將持續至10月22日光復節連假結束前。低窪地區面臨積淹水威脅,地方政府已加強路面排水巡查與防災應變措施。
學校停課與交通警示 雨勢對民生營運造成壓力
宜蘭縣政府於10月21日宣布停班停課,以因應豪雨帶來的影響,台北市及新北市部分學校則改採遠距教學,盼減少學生外出避免危險。連續強降雨及陣風也影響交通運輸,政府呼籲民眾非必要勿外出,行車時務必保持警覺。相關單位同步強化水利抽水站運作與社區淹水排水巡檢,力求降低豪雨帶來的生活不便及安全風險。
氣象署動態監控 天氣趨緩仍需持續防範
氣象署依據雨量監測資料,啟動較大規模豪雨作業,持續發布最新豪雨與強陣風特報。預計降雨強度將維持至10月24日左右,週五(24日)起雨勢逐漸趨緩,但光復節連假期間北部與東北部仍多濕涼與降雨。氣象部門密切監控鄰近低壓系統動態,並評估其發展成颱風可能,配合政府防災部署,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 台灣北東部受輕度颱風風神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出現大量降雨(資料來源:中央氣象署)
極端氣候背景下 台灣豪雨事件頻率與強度增高
專家與氣象署指出,台灣正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與強度逐年攀升。根據《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未來暴雨事件可能由50年一次增加至每10年發生一次,強調政府須持續強化氣象預警系統與基礎設施韌性。水利署及地方政府也持續推動防洪與排水工程,如增設臨時土堤、強化抽水站等,並鼓勵提升社區防災意識。
政府多面向應對 包括災害預警、基礎設施及社區準備
面對豪雨挑戰,中央氣象署表示將持續優化短延時強降雨預報能力,結合AI與大數據技術提升劇烈天氣預警精準度。水利署積極整備河川防洪系統及移動式抽水機布設,地方政府推動排水系統巡查、抽水站升級與災害應變演練。專家建議,提升公私部門合作及公眾參與,整合風險治理以加強整體社會韌性。
未來天氣發展與防災策略持續關注
氣象署指出,鄰近台灣的低壓系統仍有增強機率,短期內陣雨與強風將持續影響北台灣至週末,連假期間出門務必攜帶防雨用具並持續關注最新氣象資訊。長遠而言,台灣需深化氣候調適行動,強化城市排水與農業防災能力,提升全民防災觀念,以減緩豪雨帶來的災害風險。
綜合本次豪雨特報內容,大台北及宜蘭地區面臨強烈降雨挑戰,政府積極跨部門協調應變,力求保障公共安全與社會秩序。更多相關資訊,建議可參考台灣北東部受輕度颱風風神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出現大量降雨。

▲ 國慶連假台灣東北季風增強 北部東北部降溫降雨並發布豪雨強風警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