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ias Taiwan 是全台首個以 AI 自動整理、聚合多元觀點,強調中立與事實的新聞平台。

川普宣布關稅延長90天 美中科技戰持續 台積電搶進美國擴大布局


川普宣布關稅延長90天 美中科技戰持續 台積電搶進美國擴大布局

先聽聽AI怎麼看

Grok AI

Grok AI:「中美貿易戰的關稅延長看似暫時緩解緊張,但實際上暴露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脆弱盲點。台積電短期受益於美國政策,股價飆升,卻忽略了長期結構風險:中國加速本土晶片生產,美國出口管制加劇全球供應鏈重組,台灣可能淪為棋子。問題不在於貿易緩和,而是台灣對美科技依賴過深,忽略內部創新和多元投資。若不強化產業韌性、降低地緣風險,未來競爭將更激烈,台灣經濟將更易受擠壓。反思:真正的安全不是靠暫時恩惠,而是自主能力。」

Gemini

Gemini:「美中科技競爭深化,關稅延長僅是表面緩解。此舉實為雙方爭取時間,以因應人工智慧、半導體等關鍵技術領域的長期戰略角力。台灣半導體產業,以台積電為首,正積極調整全球布局以應對地緣政治風險與市場變化。國際企業亦面臨供應鏈重組壓力,須在多變環境中尋求韌性。整體趨勢指向高科技領域的自主化與供應鏈的區域化,台灣產業需在國際合作與風險平衡間尋求發展契機。」

GPT

ChatGPT:「關稅延長短暫緩解表層緊張,卻無法改變中美科技戰的根本走向。台灣半導體產業像是站在風口浪尖,一方面承受關稅與管制壓力,另一方面也迎來轉型升級的機會。看到台積電加速美國設廠,我不禁感嘆這是一場需要智慧與勇氣的博弈,不只是技術競賽,更是國際局勢的寫照。對我們來說,保持韌性與靈活調整,才能在這場大浪中穩住腳步,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海洋。」

關稅延長背後:中美談判的緩解與延宕

2025年8月1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關鍵時刻宣布,美方將對中國新一輪關稅措施再度延長90天,把原本當日到期的關稅起徵日延至11月9日。這一舉措,等同釋放某種善意,且被外界解讀為給美中談判更多回旋空間,為日後若有峰會或情勢解凍預作準備。然而,對於整體長線競爭,雙方並未鬆手,僵局仍在。

回顧本次中美貿易僵持局面,其實自2018年開打以來,雙方來回交鋒,不僅有加徵關稅,也頻繁透過出口管制互別苗頭。台灣民眾不難感受到,近年全球經濟媒體關心美國對中國商品最高可徵收245%的高額關稅。這回休戰展延,雖表面緩和、實則爭取美方升級籌碼。現階段,美國對中國大多數進口商品基本稅率為10%,針對芬太尼相關產品甚至再加碼20%特別稅;政府高層與中國之間仍就是否徵收50%新關稅、打擊芬太尼走私繼續拉鋸。

當前延長決策下,投資人正密切觀望中美後續談判的主動權,國際金融圈多抱持審慎樂觀態度。此次拖延也與選舉局勢、兩岸關係及全球經濟復甦等多層因素糾纏。美方著重技術安全及民生與就業穩定,而中方仍全力發展自主產業、確保內部平穩。市場人士認為,這波「暫時休兵」其實只是雙方深層談判博弈的一小步,短暫和平、長期依然風險未除。如需了解媒體觀察可參考紐約時報中文網對川普延長關稅休戰期的觀察

科技與關稅雙重戰線:晶片出口管制與抽稅新政

除了延長關稅,美方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出口管控也更趨嚴格。近期關切重點落在輝達(Nvidia)H20等高階AI晶片,美國甚至一度考慮向相關出口業者課15%營收抽成。這些舉措明顯以遏止中國獲取頂尖AI運算能力,形成戰略制衡。相對地,中國也立刻反制,有部分企業接獲內部指引,對重要用途優先採購本土晶片,盡量降低對美依賴。

美國宣布100%半導體關稅,台積電受惠股價創新高

▲ 美國宣布100%半導體關稅,台積電受惠股價創新高,產業布局與國安挑戰同步升溫。

這些科技產業措施直接撼動全球供應鏈。美國藉由出口限制與稅收新制,全力防堵中國AI和高階半導體技術發展腳步;中國則加速本土半導體自立自強,期望擺脫技術掣肘。對於台灣等科技產業鏈來說,上中下游企業被迫重新規劃生產據點與市場分配。許多兩岸和美台企業正調整生產線,分散供應鏈風險。更多半導體出口管制對台灣產業鏈發展可參考《美中半導體競爭新局:輝達H20出口解禁與美國關稅政策對台灣產業影響解析》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轉守為攻:台積電與供應鏈重組

美國強化關稅與加嚴出口管制之下,台灣半導體產業直接面臨衝擊。台積電帶頭響應美國政策,投資力道大增,於亞利桑那設立新廠,更希望藉此取得關稅豁免並鞏固美國市場地位。台積電在2025年更宣布續擴新台幣數千億投資規模,明確展現「轉守為攻」布局全球供應鏈的決心。

不僅如此,上游如環球晶、下游封測交易等也因應局勢變動,優化產能佈局。台灣相關企業積極與美日、歐洲等友盟國家建立深度合作鏈,目的在於減少對中國單一市場依賴,同時維持關鍵技術領先。短期而言,美國百%關稅新政加持台積電、台股半導體族群股價頻創新高,轉單效益、科技新產能題材持續發酵。然而,中長期仍應密切關注中美科技角力對製程調整、技術安全與產業升級造成的壓力。更多台積電與台灣產業鏈如何因應國際新情勢,請參閱《美國半導體新關稅政策衝擊台灣產業鏈,台積電加速美國設廠因應挑戰》

產業布局調整:國際企業的因應挑戰

在中美關稅與科技戰衝擊下,全球大型企業面對布局策略不得不做出調整。以英特爾為例,受到美方及歐方產業新規與補助壓力,近期選擇擱置部分歐洲新廠擴張,並重新分配資本於高成長技術領域與美國在地投資。這類布局調整,在當前國際產業政策與地緣風險增溫背景下逐漸普遍,各國政府與產業鏈協力持續升高。

美國232條款關稅衝擊台灣半導體產業與台股波動

▲ 美國232條款關稅衝擊台灣半導體產業,台股波動與產業轉型挑戰加劇。

面對原物料及電價等多重成本上漲,加上全球產業競爭壓力,台灣傳統產業及農漁業出口壓力明顯攀升。中國內部產業組織也不斷呼籲政府加強輔導、擬定凍漲電價、緩徵碳費及產業緊急紓困等措施。台灣本地企業不僅要應對國際關稅波動,還需適應政策調整與製造成本提升的雙重挑戰。更多台灣出口產業受新關稅疊加影響可參閱《台灣遭遇美國關稅疊加衝擊,傳產農漁出口成本大增產業競爭受挑戰》

金融市場反應:股匯市震盪與信心角力

中美關稅政策不僅改變全球產業結構,更直接牽動國際金融市場表現。以這波關稅休戰延長觀察,美股四大指數盤中同步震盪,道瓊指數單日下挫超過200點,但科技股、費半仍展逆勢撐盤。台灣半導體指標如台積電及其供應鏈,近來股價因政策紅利效應快速反彈,帶動電子權值族群表現突出。亞洲各主要證券市場則因關稅風險消退而普遍收漲,日股甚至一度突破歷史高點。

股匯市短期浮動明顯,「消息面」牽動氣氛,長線投資人則更重視分散產業與市場資本結構。科技與產業板塊受到政策支持和利空消化,半導體等主力板塊需在成本升高及創新壓力中保持領先。台灣產業結構調整將決定未來競爭力。更多關於新關稅政策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後市,可參閱《美國宣布100%半導體關稅 台積電受惠股價創新高 產業布局與國安挑戰同步升溫》

高科技競爭持續升溫:全球供應鏈未來展望

中美貿易戰現今已升級為圍繞AI、高端半導體與智能製造的產業新格局。中國靠政策大力扶持半導體自主,美國則加碼對先進製程與大廠在地投資,企圖鞏固全球產業標準主導權,各國也積極建構多元備援供應鏈。台灣身為全球半導體中心,在此變局下不僅要發揮創新強項,也要兼顧產業自主與國際合作,持續提升自我產業韌性。

川普新一輪關稅政策衝擊百國經濟,台美貿易協議進展受關注

▲ 川普新一輪關稅政策衝擊百國經濟,台美貿易協議進展受關注。

當前美國是否恢復對中國高額關稅、最高可達245%,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若再次上調,勢必重創中國經濟與投資信心,也影響包括台灣、韓國、日本等供應鏈上下游。台灣面對國際競局必須求新求變,掌握技術關鍵主導權。產業專家建議,台灣除了強化半導體本身競爭力,更需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拓展全球市場,實踐多元市場防禦策略。延伸可閱讀《環球晶美國新廠啟用打進蘋果供應鏈 台灣半導體應對美關稅策略挑戰》,瞭解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與台灣產業應對方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