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聽聽AI怎麼看
川普亞洲行警告中國犯台風險 極力強調台灣地位與美軍威懾
2025年10月20日,美國前總統川普於啟程亞洲訪問途中,在專機上對記者表示,中國若對台灣使用武力將是「非常危險」的行為,並坦言雖希望中國不會犯台,然而此舉對中國可能帶來嚴重後果且風險極高。川普此次行程包括預計10月底在韓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台灣議題成為會談重點,其言論引發區域及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美國政府與學界對其對台表態有多重解讀,反映出台海局勢與美中競爭態勢的複雜性。
專機現場談話 引發國際與盟友警覺
川普在專機上多次重申中國對台灣的軍事行動將可能招致嚴重後果,並稱憑藉「世界最強軍事力量」美國,「沒人敢輕舉妄動」。他將台灣比喻為「中國眼中的蘋果」,承認台灣在北京眼中具有高度戰略意義,但同時宣稱自己對中國是否會犯台持謹慎樂觀態度,認為中國暫無犯台意願。根據《中央社》和ETtoday等媒體報導,川普強調與習近平私下關係良好,透露計劃於2026年初訪問中國。此番言論引發亞洲盟友如日本、韓國對美國安全承諾的疑慮,憂慮美方立場可能出現變化。
中美高層會談聚焦台灣 川普強調尊重與和平解決
多家媒體報導指出,川普亞洲行目的之一是與習近平展開高層會談,台灣問題作為重要議題被列入討論範圍。川普公然表達對台灣的「尊重」,並強調雙邊合作與和平解決兩岸衝突的期望。然而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台灣可能成為中美談判中的重要籌碼,存在被置於兩大國利益交換核心的風險。學者同時指出川普對台政策具交易性與模糊性,恐無法為台灣提供明確保障。
學界與美國內部對川普對台策略分歧激烈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批評川普低估中國軍事實力,警告其可能導致決策失誤;澳洲洛伊研究所學者羅格韋恩(Sam Roggeveen)則稱川普言論「危險錯誤」。部分前官員及智庫指出,川普政策強調交易和利益優先,導致美國對台安全承諾模糊不清,同時呼籲台灣加速防衛自主並深化與美國互動。台灣民調顯示近半數民眾質疑川普保護台灣免於武力犯台的決心,引發國內憂慮。
台灣外交防務挑戰加劇 面臨國際孤立與安全壓力
川普亞洲行期間,台灣面對多面外交挫折,包括副總統賴清德遭拒絕國際過境及相關外交會晤被取消,凸顯台灣國際空間受限。國防部長多次表態信賴美國威懾力,但亦呼籲強化防衛能力與自主研發。相關報導分析,台海區域因美中戰略競合日益激烈,台灣須在高度不確定與壓力中謀求穩定與安全,加強與美國等盟友軍事合作成為關鍵。
美中經貿與軍事態勢變化 增添台灣安全與經濟多重風險
川普執政背景下的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影響台灣產業供應鏈,尤其台灣半導體產業承受產能調整及關稅風險。川普在訪談中表達對台灣晶片產業影響美國產業的擔憂,顯示經濟博弈亦是焦點。針對軍事層面,美國擬提升駐韓美軍兵力並加強亞太軍事部署,台美間軍售與防務交流不斷加強,成為維穩區域安全的重要支柱。學者普遍認為台海軍事平衡仍脆弱,未來美中台三方互動將持續牽動區域局勢。

▲ 2025年北京舉辦台灣光復80周年紀念大會,形塑台海議題國際政治戰場的氛圍。圖片來源:unbias.tw
未來觀察:川習會結果與美台戰略走向仍具高度不確定
預計10月底川普與習近平會談後,國際社會將密切關注雙方對台灣議題的表態與協議進展。專家警告川普支持度與策略不一或持續影響美國長期對台政策,戰略模糊性未消,可能增加台灣安全風險。美中貿易攻防若無妥善解決,亦恐造成全球及台灣經濟動盪。台灣則需強化軍事防衛與外交活力,因應大國博弈帶來的新挑戰。
整體而言,川普訪亞洲增添中美台關係變數,其言論既強硬警告,也展現政策不確定性;台灣在國際間處境依舊充滿挑戰,需審慎評估多元風險與對策。延伸閱讀可參考「川普啟程訪問亞洲,稱尊重台灣、警告中國動武將非常危險」取得更多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