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春秋航空自9月起限制台灣護照購票 引發兩岸旅客不便
中國大陸廉價航空春秋航空自2025年9月12日起,開始限制持有中華民國護照的台灣旅客購買由大陸出發飛往第三國的航班機票。此政策以「一個中國原則」作為依據,拒認台灣護照,導致多名台灣旅客訂票失敗,引發兩岸台商與旅客社群強烈反彈與關注。春秋航空後來解釋為系統升級錯誤,已於短時間內恢復正常訂票,但仍重申堅持「一中原則」方針。
政策執行過程與春秋航空後續回應
根據旅客反映與媒體報導,事件起因為春秋航空客服與系統間資訊不一致,初期不僅拒絕持台灣護照者購票,甚至短暫封殺持台胞證者訂票,造成台灣旅客波動及不便。春秋航空台灣代表丁彥俊向媒體明確說明,此為系統升級過程中出現的證件選項錯誤,目前已修正並恢復台灣旅客購票權利。客服也表示,旅客須依使用證件登機,但購票不再受限台灣護照。此番說法與先前以「堅持一中」為由拒絕的態度,形成前後反差。
兩岸民眾與台商面臨實質困難與政策風險
春秋航空作為大陸重要廉價航空企業,其政策帶有示範意義。此次事件凸顯兩岸航運、旅遊復甦過程中,台灣旅客在證件使用與購票權益上的不確定性。長期往返兩岸的台商與旅客因此承受行程籌劃風險,諸如臨時退票、航班變更等實質困擾。加上兩岸航空政策政治意涵濃厚,其他中國航空公司是否效仿此類證件認定標準,成為業界與政府關注焦點。
台灣政府持續監控兩岸航空政策 並推動交流復甦
台灣陸委會與交通部等相關部門指出,將持續關注兩岸航空與航運政策的演變,特別聚焦保障台灣民眾權益與推動兩岸多元正常交流。目前陸委會已提報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的業務報告,反映兩岸官方在嚴峻政治背景下,仍保有促進交流的意願與需求。不過,由於航空證件認定涉及政治主權爭議,未來兩岸航運恢復仍臨多重挑戰。
國際視野下兩岸特殊航空政策的挑戰與影響
國際航空運輸組織(IATA)與多國航空公司雖在運作中也會面對政治敏感問題,但春秋航空此次政策及其後續反覆,展現中國大陸將政治原則融入民航管理的獨特現象。對於持中華民國護照的台灣旅客而言,受到不合理限制的情況較為罕見,突顯兩岸政治摩擦對民間交流的深遠影響。業界專家與民航人士呼籲,在考量政治標準的同時,航空公司應兼顧旅客權益與營運穩定性,減少旅客受困或誤判風險。
▲ 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於論壇強調台灣屬中國並備戰台海,反映兩岸政治緊張氣氛
▲ 台灣經濟數據表現亮眼,出口增長與股市創新高,但兩岸政治局勢仍影響交流
未來展望:政治底線與旅客權益間的平衡之道
儘管此次事件最後以系統故障修正收場,春秋航空及其他中國航空公司在處理台灣旅客證件的問題上,仍將深受「一中原則」政治要求影響。短期內台灣旅客可恢復正常購票權利,但若兩岸政治緊張加劇,類似限制仍可能再次出現,增加台商及旅客出行風險。專家建議,航空企業與政府機構須加強溝通協調,兼顧政治立場與旅客權益,並打造更穩定透明的購票流程,避免類似事件重演,保障兩岸航運往來的穩定發展。
建議可參考春秋航空政策轉彎可用台灣護照訂國際航班以取得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