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美中科技競爭下的出口新規:半導體巨頭的兩難挑戰
美中科技競爭愈演愈烈,半導體產業已站在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的最前線。近期,美國政府放行輝達(NVIDIA)、超微(AMD)等半導體大廠可以特許出口部分晶片給中國,但設下「營收抽成」新規,要求企業將在中國營收的15%上繳給美方,不僅加重財務壓力,也拉高合規成本。像前總統川普等重量級人物也曾公開討論這些政策,顯示儘管美國想擋住中國在高科技的腳步,面對經濟利益還是會保留彈性空間。
對企業來說,這一新制猶如雙面刃:中國市場龐大、商機無限,沒人想錯過這塊蛋糕,但新的規範讓企業不僅要面臨利潤被分割,還可能被檢視更多細節,風險相對提升。特別是像輝達H20等屬於非最新世代的舊型產品可以賣進中國,頂尖產品如Blackwell則明令禁止,意在用「技術差距」拉開彼此競爭距離。如此操作,對中國AI和高端電腦產業發展形成天花板,也促使全球供應鏈重新洗牌。這些動態,直接影響到台灣科技產業、金融科技公司及供應鏈夥伴如何調整策略以因應,以及市場資金的走向和國際合作新趨勢。
▲ 輝達H20出口中國受限,展現美中科技博弈下台灣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新挑戰與變革。
台灣金融市場信心回溫:壽險買盤與科技產業鏈的回應
在全球科技競賽與地緣風險增溫壓力下,台灣金融市場展現出強勁反彈韌性。近期美國政策調整與全球不確定性使台股一度波動,不過壽險和內資迅速回補台積電等核心權值股,成功拉抬市場信心。像台積電憑藉全球晶圓代工領先優勢,穩坐台股領頭羊;同時像緯穎(Wiwynn)這類伺服器大廠因美系客戶訂單爆發,供應鏈隨之調整,帶動獲利持續創新高。
壽險與金控資金導入科技產業,台股短線回穩,長期更促使金融與科技產業形成緊密鏈結。這類資金投資策略既尋求報酬,也具備穩定市場的緩衝角色。壽險資金積極調整部位,反映市場對半導體產業中長線動能的正面預期。隨著台灣金融科技和半導體雙引擎推進,也有力撐起新興科技和數位轉型政策,為本地金融產業保有成長和競爭優勢。
▲ 壽險、內資積極拉抬台積電權值股,讓台灣股市在多重挑戰下仍展現信心與競爭力。
金融科技創新下的產業合作與國際動能變化
2024年,全球金融科技產業持續面對大幅調整。以英國為例,金融科技投資上半年縮水至約7.2億美元,資金明顯保守,但金融科技創新腳步並未停歇。近期國際間如花旗、摩根士丹利攜手三大雲端廠商,共同制定開源AI資安標準,凸顯AI 推動金融服務數位化和資安治理新里程碑。國際銀行、科技企業公開合作,已是因應高法規、資安威脅的新競爭方程式。
台灣本地金融科技也動起來,包括各金融科技公會及產業協會,大力發起聯盟合作與跨界標準串連。例如全台推行的開放銀行、監管科技(RegTech)和金融監理沙盒,讓創新者得以在可控風險下試驗新產品;政府政策搭配產學跨界加速器,產業得以透過資安、法遵共治更有效預防詐騙、強化資料安全。想更了解全球金融、雲端與AI合作現況,建議參考「花旗、摩根士丹利將和三大雲廠商合作制定專屬金融業的開源通用AI安控基準」把握第一手趨勢。
金控業績亮眼:多元化發展應對全球競爭風險
當全球市場劇烈波動、監管政策快速翻新,台灣金控集團展現極高的抗壓性及成長動能。以富邦金控為例,2025年7月稅後純益就突破110億元、單月EPS達4.29元,一路穩坐獲利第一。旗下如富邦銀行、富邦產險、富邦證券等事業群也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紀錄,證明台灣金融產業多元經營可分攤單一風險,讓獲利結構穩健升級。
其他金控如玉山金控也公開表態,未來將跨足保險領域,持續擴大產業版圖。多角化不僅分散產業波動,也助力金融科技轉型,像AI、大數據、區塊鏈等創新應用,正加速各家金控產品優化、風控管理升級。面對國際變局和競爭升溫,善於運用數位科技、盤活本地金融創新和全球連結,就是台灣金融產業持續穩健發展的護城河。
▲ 2025年7月台灣13家金控表現強勁,富邦金蟬聯獲利王;多元化經營與數位轉型持續領先亞洲。
金融科技在跨境支付與數位監管的變局角色
台灣金融科技近年來成為國際經濟串聯、資本流通的驅動馬力。美中科技戰改變全球供應鏈,金融科技也順勢成為跨境支付、貿易清算的核心。例如,近期香港與上海啟動的人民幣雙城穩定幣計劃,直接驗證區塊鏈在跨境支付、離岸資金流動和監控上的新價值。這些新應用紓解過去貿易對手間的信任問題,也推動金融監管進入更即時、更透明的數位世代。
疫後,台灣數位保險、第三方支付和電子身分認證等服務發展迅速。2025年7月起,金管會也開放數位保險公司申請執照,降低FinTech新創公司的進場門檻。加上產學合作(如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導產業共創專案)和新型監理科技工具應用,使台灣能有效強化風險控管與系統效率,扶植整體金融市場穩健成長。相關人民幣區塊鏈案例詳見「離岸人民幣的區塊鏈突圍:香港與上海的穩定幣競賽」。
穩健與創新的平衡:台灣金融監理新布局
金融科技快速興起,讓傳產銀行與科技公司邊界模糊,挑戰與創新並存。去年國內銀行爆出客服專員盜刷信用卡事件,金管會除祭出重罰也積極調查,加強金融業治理與數據安全。另一方面,金管會近來修法放寬金融科技補助規範,減少申請障礙,落實公平法規與創新並進。金融科技公會、第三方支付協會更主動推動防詐、資安及普惠金融等議題,協助業界建立自主共治生態圈,防堵系統性風險。
展望未來,台灣應繼續以AI、大數據、雲端運算等科技為基底,強化FinTech產業韌性;監理單位更需審度國際潮流,優化消費者保障並拿捏制度彈性。堅持創新與穩健並進,持續放大在地優勢,推動台灣成為亞太金融科技重鎮,兼顧國際競爭、系統安全與產業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