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ias Taiwan 是全台首個以 AI 自動整理、聚合多元觀點,強調中立與事實的新聞平台。

美國半導體出口管制升級 輝達、AMD繳稅換許可 緊繃台灣產業鏈與市場挑戰


美國半導體出口管制升級  輝達、AMD繳稅換許可 緊繃台灣產業鏈與市場挑戰

先聽聽AI怎麼看

Grok AI

Grok AI:「美國的半導體出口管制與高關稅政策,不僅讓Nvidia和AMD繳稅換許可,還暴露台灣產業的結構性盲點:長期依賴全球供應鏈,卻忽略地緣政治風險。台灣半導體,如台積電,面臨美中競爭夾擊,股市動盪與高關稅威脅可能推升成本、壓縮利潤,同時忽略了本土人才培育和國防應用的潛力。全球趨勢正往供應鏈多元化傾斜,台灣若不加速技術自主與產學合作,就會淪為棋子,持續受制於外部政策。最終,戰略調整不是選項,而是避免衰退的必要行動。」

Gemini

Gemini:「美國針對半導體實施的出口管制與潛在關稅,正深刻重塑產業版圖。此舉不僅迫使輝達、AMD等業者「繳稅換許可」,更顯示地緣政治已成為影響全球供應鏈與企業營運的關鍵變數。台灣半導體產業雖藉由無人機國防需求開拓新場域,但長期而言,仍需透過人才培育與技術自主,在多重關稅壁壘與國際角力間,尋求穩健的戰略平衡與多元化佈局,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GPT

ChatGPT:「看到美國對輝達、AMD等巨頭徵收「分潤稅」,真讓人感覺這場科技競賽不只是技術的較量,更是政治與利益的博弈。台灣半導體業面臨的壓力讓我很心疼,畢竟這不只是產業的轉型,更是整個台灣未來能否繼續在全球扮演關鍵角色的大考。可是,風雨中也見到台灣在人才培育與國防應用上的努力,像一束溫暖的光,提醒我們:逆境中唯有堅持創新和自主,才能迎風起航。朋友們,這條路不易,但台灣半導體的韌性讓我堅信,他們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與突破之道。」

美國出口管制升溫 輝達、AMD「繳稅」換許可引發產業新震盪

202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再次因地緣政治風暴陷入動盪,美國政府為鞏固高科技實力,對先進晶片祭出更嚴管制。近期輝達(Nvidia)與超微(AMD)被要求將中國AI晶片營收的15%繳交美國政府,這才可取得出口許可,像H20、MI308這類AI先進晶片都受影響,美方目的就是拖慢中國AI和高效運算技術的追趕腳步。

這項規定不僅讓美國科技巨頭的財報蒙上陰影,也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投下變數。許可收緊、分潤徵收,讓美國政府對中國半導體冒起更為警覺,同時壓迫下游大廠的獲利結構以及研發投資布局。根據《金融時報》指出,美國分潤金如何分配目前還不明朗,但出口管制已經明顯影響產業實際獲利。

台灣半導體廠特別關切這波政策走向。若管制愈演愈烈,台灣、韓國晶片大廠的策略彈性會更有限,技術合作與全球布局將受限。更別說,美中之間科技戰情勢更加緊繃,商品與技術供應鏈增添不少不確定因素,像台積電等指標大廠,都得隨時調整全球布局、配合出口新規及「產地認證」來因應。想更深入這些政策背景,可延伸閱讀「美中半導體競爭新局:輝達H20出口解禁與美國關稅政策對台灣產業影響解析」

美中半導體技術出口管制背景

▲美中半導體競爭下,美國加強管制先進晶片出口,輝達、AMD等業者面臨分潤政策壓力。

高關稅壓力下的台灣半導體:供應鏈重塑與產業挑戰

川普政府強調把晶片製造拉回美國,喊出對未在美設廠的半導體課徵100%關稅,造成全球供應鏈強烈震盪。長期以海外布局為本的台積電、聯電等台灣大廠,被迫正面迎戰高關稅和美國市場門檻,全球布局策略受到考驗。

一旦新稅制上路,台灣高階製程產品進口美國成本驟升,美系大客戶下單態度轉趨審慎,連帶牽動蘋果、Google、微軟等美系科技巨頭的供應鏈配置。專家指出關稅可能壓縮獲利、拉高終端售價,消費者和全球電子業都感受得很深。

雖有分析認為政策享有豁免及緩衝空間,但細節未定,信心難免波動。眼下台灣廠商很難「全身而退」,多半只能選擇分散產地或適度轉嫁成本。有興趣掌握最新政策調適與產業動態,可參見「美國新關稅政策升級衝擊台灣半導體與傳統產業」。此外,可透過川普解釋徵半導體關稅理由,如何談台灣與台積電?進一步理解最新政見與業界回應。

美國高關稅政策對台灣半導體鏈的壓力

▲美國半導體高關稅衝擊台灣產業鏈,各類廠商與供應商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轉型挑戰。

台灣股市動蕩 電子族群變盤 市場處短線「停看聽」

受美中科技戰、出口管制雙重干擾下,台灣電子/半導體族群近來股價表現壓力大。8月11日開盤,台股指數就跌41點,台積電領頭下滑,廣達、華碩、微星等電子股紛紛大跌2~4%。專家表示,電子大廠法說將至,投資人對Q2財報、營收展望還有匯損問題頗多疑慮,大家全處於「短線停看聽」觀望期。

地緣政治、外銷管制與美國高關稅三大風險糾結,讓台灣電子產業備感壓力。加上鄰近的南韓、新加坡等競爭國齊力擴產,台灣廠商必須應付更激烈的國際比拚。目前外資、法人也普遍保守,只有像AI伺服器、車用半導體題材較受青睞。專家建議,不只看短線震盪,中長線更要關注供應鏈「去全球化」、產能轉移及技術自主等轉型路徑。產業動態與轉型分析見「美國半導體高關稅衝擊台灣產業鏈,就業與轉型挑戰加劇」「環球晶美國新廠啟用打進蘋果供應鏈 台灣半導體應對美關稅策略挑戰」

美國232條款與台灣台股波動

▲美國232條款關稅衝擊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台股波動與產業轉型壓力倍增。

無人機國防需求助攻 半導體應用新場域崛起

除了傳統資通訊產品,近年國防自主政策助攻下,台灣半導體跨足無人機軍購新市場。國防部預計兩年內採購5萬架軍用無人機,總商機高達500億元新台幣,帶動國內像雷虎、中光電、漢翔等公司接單暴增,讓無人機產業一舉成為國安新護城河,也帶動晶片設計、AI感測與通訊等先進研發邁步向前。

這波國防政策促進在地關鍵零組件自製比重,使技術從封裝、感測到高效運算更趨本土化。倘若國產無人機艦隊成軍,牽引半導體鏈從純製造加速升級到自主設計。政府大手筆推動,加快產業多元轉型腳步,為台灣科技加上一道全新競爭力防線。

國防科技結合資通訊產業,為本地企業開創智慧製造與國防自主雙重技術門檻,也讓台灣在國際科技供應鏈中的談判實力更上層樓。半導體應用正持續擴展至民用、國防多元場域,與全球科技戰略息息相關。更多分析請見「美中科技角力與川普新關稅政策加劇全球供應鏈風險 台灣產業布局面臨多重挑戰」

人才培育與技術自主:台灣產學攜手面對變局

高階半導體競爭升溫下,台灣不只布局產能,更同步加強人才培育。以暨南大學新設的「智慧半導體及綠色科技碩士學程」為例,AI、晶片設計、永續綠色技術已列必修,要求學生展現跨領域協作、動手實作的能力,培育未來產業真正需要的高階即戰力。

遇到國際情勢與科技標準變化,台灣產學合作正如火如荼。政府推動技術研發獎勵與產學聯盟,完整串接人才鏈、技術鏈和供應鏈,不僅回應產業升級,也降低外部震盪風險。可延伸閱讀產學聯盟方案詳情,請參考聯合新聞「暨大新設半導體碩士學程 修課須具備1能力」

關稅壁壘、國際角力 半導體未來走向與台灣戰略抉擇

全球關稅新政持續加壓,台灣半導體產業正面對產能、技術及供應鏈的結構大改革。國際觀察普遍認為,美國對晶片出口加重稅負、行政規範不明,可能引發台積電等廠商技術流失、供應鏈中斷甚至追稅爭議。台灣需在維持技術龍頭地位、自主創新與國際產能配置間精準平衡。

新應用帶動成長,像AI、車用晶片、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SiC)等,有望驅動台灣繼續突破—但大環境的地緣政治和貿易壁壘始終是最大罩門。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預估,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可達7,009億美元,年增11.2%。然而,只有徹底穩定供應鏈、強化產地認證、聚焦技術安全且促進國際合作,台灣才能在新局勢下穩定成長。

專家建議,唯有深化本地研發動能、完善在地製造與全球聯盟,讓供應鏈彈性更高,產業才能避開單一市場或政策被動轉型的風險。台美關稅制衡、產業政策實例剖析,可延伸閱讀「美國新關稅政策重擊台灣產業,台積電洩密案與中美科技戰同步升溫挑戰加劇」「天下財經週報:半導體關稅100%要來了?川普玩真的嗎?」

全球地緣政治與貿易壁壘對半導體的衝擊

▲美國新關稅政策衝擊全球經濟與台美半導體供應鏈,引發國際貿易與地緣政治震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