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美國半導體進口新關稅政策衝擊全球供應鏈
近期美國宣布針對進口半導體商品課徵最高100%關稅,此舉立即震撼全球產業與台灣科技圈。美國主張只有在本土製造,或已承諾在美設廠的企業,才能獲得關稅豁免,顯見這波關稅政策就是要推動「美國製造」路線,強化自身科技掌控力及地緣政治的主動權。官方事前也有跟包括蘋果、英偉達等國際大廠溝通,顯示美國正重新塑造全球半導體產業戰略結構。
▲ 美國新關稅政策衝擊全球經濟與台美半導體供應鏈,引發國際貿易與地緣政治震盪
這波政策直接給中、韓、台等亞洲半導體供應國壓力,台灣由於在高階製程供應鏈上佔據關鍵位置,成為風暴核心。業界分析,若台灣企業沒辦法迅速跟進對應措施,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結構恐會加速度被迫分散、區域化雕塑出新格局。延伸討論全球供應鏈情勢與台美應對,建議參考「美國新關稅政策衝擊全球經濟與台美半導體供應鏈」的專文說明。
除了美國動作,近期中國也對美國軍用終端及相關材料出口進一步審查限縮,並嚴格限制本國企業採購美國晶片。這些舉措大幅加劇中美科技戰的升溫,也讓台灣必須兩面夾擊、積極掌握政策趨勢及應變彈性。
台廠積極布局,台積電成焦點產業指標
隨著美國宣布高額關稅,台積電強化美國亞利桑那廠計畫的布局成為台灣資本市場的最大利多亮點。消息一出,台積電ADR當天大漲近5%,台股也一度衝破歷史新高。投資人看好台積電早已領先卡位美國,預料符合當地要求的台積電成為短線最大贏家,有望拿下稅賦減免資格。
台積電赴美設廠並不只是為了迎合政策,更是抓緊全球高階製程霸主優勢,確保語言技術主導權。雖然此舉有助於維持國際領導,卻也帶來疑慮——一旦高階產能與部分利潤移往美國,台灣本地產業的競爭力是否會逐漸消耗?產業專家指出,未來美國會不斷要求台積電投資加碼,本土產業鏈必須在利與弊之間做好平衡,確保護國神山地位不失守。想更深入了解台積電策略與產業重組,可延伸閱讀「美國祭百%半導體關稅,台積電領軍加速美國設廠成轉型關鍵契機」。
此外,無論是與SK海力士強化結盟,或未來與日、韓、印等地聯手,都反映出台積電積極強化國際版圖、做多方策略合作,迎戰外部變動的主動心態。
產業鏈聯動與航空貨運利多浮現
在美國新關稅政策影響下,台灣半導體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同步啟動因應。例如台積電赴美生產所需的設備、原料、工程與維修等大量需求釋出,讓聯電、環球晶圓、南亞科、力積電等供應鏈夥伴都積極評估美國據點設置計劃,搶攻將來出貨享有免稅權益。
台灣部分封測廠目前還可短暫規避新稅,不過從產業長期趨勢看,供應鏈重組是必然,各家勢必得提前規劃美國產線佈局。汽車、工業、AIサーバ等相關應用業者也因生產地轉移,順勢重新分配生產線與外包模式。
運輸物流則搶先受惠。台北市航空貨運公會統計,政策發布後航空貨運預訂量快速攀升,預計9月之後貨運量將同比成長兩成左右,源自半導體設備、原物料出口潮推波助瀾。這正顯示出台積電等大廠布局,已經直接帶動台灣產業與就業結構變化。進一步掌握政策對產業鏈與金融的深遠影響,可閱讀「台積電受惠美國半導體關稅政策 股價創新高 台灣產業加速應變與政策支持」。
▲ 美國232條款關稅衝擊台灣半導體產業,台股波動與產業轉型挑戰加劇
伴隨台廠赴美,國內創新製造、關鍵零組件業者也必須加快升級腳步,避免被產業重組潮流排擠在外。
國內半導體內憂:技術安全與人才戰爭
在半導體外部挑戰劇增的同時,台灣產業自身也面臨嚴峻考驗。2025年8月,《日經亞洲》爆出台積電多名員工涉嫌竊取2奈米先進製程技術,並外洩給競爭對手。台積電隨即解僱涉案工程師並提出告訴,檢調單位迅速於7月底對涉案人士進行傳喚和住家搜索。外洩事件不只讓企業聲譽和技術優勢受損,也震撼國際供應鏈,恐損金融市場信心與重要國際訂單。
▲ 台積電2奈米製程機密外洩案 界定經濟間諜罪凸顯半導體國安風險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日本企業挖角台灣高階工程師情況也日漸頻繁,產業人才流動競爭趨於白熱化。若台灣無法有效固守技術與人力資源,「技術外流+人才流失」雙重夾擊下,半導體優勢地位難保。這類產業信息安全和經濟間諜風險日漸成為國安層級議題,建議可細讀「台積電2奈米技術洩密引發國安疑慮,全球半導體安全與產業轉型挑戰增溫」。
現階段台積電高規格資安、人才留用策略成為國內半導體業的重要典範,其他廠商亦陸續檢視企業防護措施,以維護台灣產業競爭優勢。
結構性洗牌、產業虛化疑慮逐步浮現
過去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完整度優勢,正因台、美、日等國際大廠外移與政策合作而動搖。台積電、聯電等知名廠商如果將三到四成的高階產能和附加價值活動轉移海外,台灣恐怕只剩下基礎製造和低附加價值的生產鏈條,產業「虛化」警訊愈來愈明顯。
國內多家智庫組織和產業領袖已公開呼籲,政府不僅要精準參與台美談判,還要自上而下推動產業政策,保障技術、人才、關鍵基礎設施留在台灣本地,即使面對國際變局,也能保住國家整體產業自主性和經濟安全。
相關討論可延伸至「美國232條款關稅衝擊台灣半導體產業,台股波動與產業轉型挑戰加劇」及「新聞透視》半導體藏空殼化危機政府還在作夢」。
政策細節風險與全球產業長期挑戰
雖然台積電短期內受惠於美國政策,專家普遍提醒長線風險不容忽視。新關稅方案部分規定尚未揭露,倘若企業僅做形式上的赴美投資承諾、但無實質生產行動,未來有可能被美國追溯課稅,導致財務與營運壓力升高。此外,全球競爭者動作頻頻,不僅中國近期首次成功研發出28奈米級光刻機,加強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印度也核准上千億大型半導體廠投資案,與台日企合作建新廠腳步迅速,產業競爭火花可期。
面對國際動盪,企業未來勢必要同時顧及海外擴張成本、技術核心自主,以及供應鏈彈性調整。台灣政府與企業也得展開更密切國際協商,以及本地創新與研發體系強化,才能守住國家「護國神山」的安全底線。想進一步掌握政策風險與未來趨勢,推薦參考「美國宣布100%半導體關稅 台積電受惠股價創新高 產業布局與國安挑戰同步升溫」。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半導體產業還有多起重大時事陸續發生,包括美國擴大對中出口管制(將140家中國半導體企業納入黑名單)、台積電和韓國SK海力士結盟擴大研發版圖、印度大規模啟動半導體設廠計畫,以及英特爾面臨執行長交棒與營運調整。這些事件都使台灣半導體產業處處布雷,唯有持續深化自主技術與強化國際談判能力,才能在嚴峻競局中站穩腳步。
此外,近期中國自主28奈米光刻機技術有突破,但跟台灣領先製程還有明顯差距,短期不至於威脅主力市場,但長線台廠須警覺政策變動和國際競爭者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