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美國對新興國家課稅新政:國際經濟關係風起雲湧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要針對超過100個新興小國,祭出「超過10%一點點」的新關稅措施,主要對象包含非洲、加勒比海等發展中國家。雖然稅率沒有2018年到2020年間動輒25%的高額關稅來得嚴重,但這波新措施仍對國際社會投下震撼彈,凸顯美國在國際經濟上的強硬立場。
這種貿易政策背後,映照著全球化減緩、區域經濟協作抬頭的趨勢。美方透過關稅,不但回應國內產業壓力,也間接壓縮新興國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空間。對於這些出口導向的國家來說,美國此舉恐讓自身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位置更為邊緣。
在政策宣布後,許多發展中國家顯得憂心忡忡,因為出口減少會第一時間影響內需產業、民眾就業及生活。部分國家因此積極轉向歐盟、中國等市場尋求平衡。專家普遍預估,這波關稅戰會讓全球貿易陣營明顯分裂,美國與新興國家未來的合作恐充滿摩擦和拉鋸。
延伸閱讀:川普關稅未促歐中聯手!分析師:歐盟與中國貿易關係「相當糟糕」
洛杉磯警衛隊兵力削減:美國國內安全政策的再分配
美國國防部最近對外宣布,原本部署在洛杉磯、負責支援聯邦執法任務的4000位國民警衛隊士兵,將減派近半,約2000人被調回本部。這顯示聯邦政府正根據當地治安與社會現狀,靈活調整資源配置,也可能代表洛杉磯地區安全局勢相對緩和,暫時無須維持高規格的部隊進駐。
國民警衛隊在美國向來扮演「壓艙石」角色,面對大規模犯罪、社運或突發事件時,能迅速拉起應急人力。隨著地方社會氛圍轉變,部隊編制也能適時回收,投入至更需要的地區。這不僅展現美國治安管理的彈性,更是聯邦與地方運作協調的重要象徵。
展望未來,美方會否更進一步依地方治安狀況,動態調度國民兵力,已成外界觀察美國內部治理走向的關注重點。這也將影響到對城市安全、社會秩序的政策回應與資源分配。
黃仁勳肯定中國AI實力:全球科技競合新態勢
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以唐裝現身,並公開表示「中國大陸的AI模型已經是世界級水準」。這句話點出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國際現實:現在不但美中雙方都在AI領域你追我趕,還同時保持合作與競爭並進的局面。
NVIDIA作為全球AI晶片的領頭羊,黃仁勳更是科技界意見領袖,他親自在北京正面肯定中國AI產業,是全球科技鏈環節的一個重要宣示。事實上,中國這幾年不管在語言模型、智慧工廠、自駕技術上,投入規模都讓外界側目,也讓美國科技圈不得不重視中國市場帶來的挑戰。
整體來看,全球AI產業發展已呈現「又競爭又合作」的新格局。未來專利、軟硬體、生態系統的博弈只會更劇烈,這也將深刻影響台灣在半導體及資通產業價值鏈的地位。
延伸閱讀:解構川普主義2.0:美中制度競爭下臺灣安全挑戰與抉擇
ChatGPT大當機:AI產業依賴與風險警訊
16日晚上,全球最熱門的AI對話平台ChatGPT突然「出包」,出現大規模訊息串流錯誤,許多用戶一度完全無法操作。這很可能與OpenAI前陣子快速推進的進階語音功能有關,帶來伺服器暴量流量。不過官方只低調說「積極修復」,沒透露細節。
現代人越來越習慣依賴雲端AI處理筆記、工作、娛樂甚至公司內部自動化,這次當機事件讓所有人警覺:AI服務不是無堅不摧,反而一旦發生異常,影響層面將從商業到行政管理到個人生活全面擴散。
產業觀察家認為,大型AI平台的穩定性跟可靠性,未來勢必會是消費者和企業選用時最重視的指標。只有持續強化系統韌性、部署多重備援,AI產業才能回應社會對於新科技的信賴感與期待。
延伸閱讀:【公關中心】興大國政所與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共同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
美俄烏局勢交織:從戰爭到關稅,國際政策矛盾浮現
俄烏戰爭膠著已久,最近美國提出「50天和平通牒」,希望俄烏雙方重新坐下談判。不過烏克蘭政府和基輔市長都顯得冷淡,反批美國看重自身戰略利益大過區域和平。尤其美國近期推遲針對部分國家課徵新關稅,更讓烏方感受到政策的矛盾與不一致。
這段國際博弈精彩寫照,凸顯現代強權的行事邏輯:一方面譴責侵略,要求「國際正義」,一方面又因經濟利益顧慮而遲疑。歐洲、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等主導力量間的角力,使區域小國在安全和外交布局上更加謹慎。
從台灣立場來看,烏克蘭能否取得西方國家的真正協助、自主決定安全與防衛資源安排,也有著強烈的參考意義。尤其在亞太地區安全局勢持續緊張下,這些政策矛盾都成為各國因應的現實考驗。
延伸閱讀:專訪烏克蘭國際軍援操盤手:她看見的外交現實、自主國防強弱點與逆轉關鍵
學界剖析:川普主義與國際地緣戰略的未來挑戰
川普主義重啟後,強調加大美國優先論與單邊主義,引發國際政策學界討論:這是否會根本改變全球地緣戰略平衡?許多學者認為,川普式「單邊制衡」正在打擊過去賴以維繫的多邊合作秩序,使歐盟、中國以及亞洲新興強權不得不預作準備,提升彈性與應變能力。
學界近期討論不少新型態安全議題,包括安全化理論、國際多邊對話、印太聯盟等,普遍認為全球已進入多極化、正逐漸遠離「單一霸權」時代。對台灣而言,發展與美日歐盟間的深度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提升外交聲音,成為因應地緣戰略動盪與維護自主的重要策略。
就現行國際組織參與來說,台灣在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等場合仍遭遇種種挑戰。但台灣與美國、日本的戰略互動近年愈發緊密,除了2024年美國對台軍援超過5.6億美元,日本與美、澳、菲也一同在區域軍事演訓,歐盟則持續強調台海和平穩定。
延伸閱讀:國際學者談川普2.0 外交與戰略是台海議題更佳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