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英國COVID-19新病例激增 以喉嚨痛與嗓音嘶啞為主症狀
英國近期COVID-19確診病例明顯回升,衛生安全局(UKHSA)與多家媒體報導,流行的病毒變異株導致感染者出現嚴重喉嚨痛,形容如「刀片割喉」般不適,並伴隨嗓音嘶啞等症狀。此一波疫情於2025年4月爆發,促使政府加強公共交通工具防疫,包括量體溫及強制戴口罩,目標減緩疫情擴散並紓解醫療系統壓力。
新病毒株帶來不同臨床表現 引醫療與社會高度警覺
英國官方監測資料指出,目前主要流行的Stratus(XFG)和Nimbus(NB.1.8.1)變異株,病原力雖無顯著增加,卻呈現不同症狀特徵,尤其喉嚨痛程度甚為嚴重。專家表示,這些新毒株傳播速度快,感染者不僅有典型咳嗽、疲倦,還頻繁出現強烈喉痛與嗓子乾澀,與傳統流感症狀有所差異。Nimbus株已在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發現,病毒多重變異與融合增加監控難度。
政府防疫政策調整 強化公共運輸口罩及量溫管控
因應病例激增,英國自2025年4月1日起,加強公共交通防疫措施,規定乘客須配合量體溫並佩戴口罩,以防止病毒擴散。這是針對病例上升及新症狀普遍化的回應,旨在減輕NHS醫療體系壓力。雖然英國2022年開始推動「與病毒共存」策略並取消多數強制措施,但疫情變化及長新冠影響,讓防疫措施不能鬆懈,也持續鼓勵疫苗及冬季流感疫苗接種。
病毒株融合趨勢加劇防疫挑戰 專家關注疫苗效力
近期英國發現名為「層雲」的複合變異株,融合多種先前病毒株,猶如「科學怪人」基因混合體,使疫情控制更具挑戰。全球科學家密切追蹤此類複雜變異對疫苗效力的影響,初步顯示部分新株具抗體逃逸能力,增添疫苗保護難度。儘管尚無證據顯示變異株造成更嚴重疾病,但病毒快速演變讓防疫策略持續調整成為必要。
疫苗接種仍重要 台灣專家回應英國疫情趨勢
面對英國新病毒株及疫情演變,台灣疾病管制署代表指出,儘管相關症狀如喉嚨痛與頭痛已在台灣監測,但須強化社區篩檢與病例追蹤。醫療專家強調疫苗加強針重要性,舉例藝人林子博接種疫苗後確診雖發燒,但仍保有味覺,顯示疫苗能減輕部分症狀嚴重度。面對病毒潛伏和多株共存,提升疫苗覆蓋率及完善防疫體系仍為關鍵。
未來走向與醫療體系挑戰 持續監測與防疫不可鬆懈
英國疫情持續波動,特別是喉嚨痛多發與新型變異株出現,凸顯全球與本地公共衛生策略需調整。NHS醫療系統在冬季流感季加上COVID-19病例增加,將面臨雙重壓力。專家建議持續推動疫苗接種,加強檢測、隔離及防護措施,並密切關注長新冠患者比例與後遺症。此外,國際間也應強化跨國病毒監控合作,隨時因應疫情發展調整防疫政策。
▲ COVID重症康復者高血壓風險攀升,反映台灣後疫情時代慢性病防治面臨的新挑戰與對策。圖來源:Unbias Taiwan
整體而言,英國新一波COVID-19病例增加及症狀演變成為全球監控焦點,敦促各地政府持續強化疫苗接種與公共衛生防護。台灣亦因應英國病毒株與臨床現象調整社區防疫指引與病例通報機制,保障公眾健康。建議讀者可參考「新冠重症康復者高血壓風險攀升 台灣後疫情時代慢性病防治挑戰與對策」了解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