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網路謠言衝擊流感疫苗接種,婦產科名醫蘇怡寧嚴正駁斥糖尿病關聯
今年10月1日起,台灣正式開打公費流感疫苗。面對流感疫情升溫,疫苗接種率成為關鍵防護指標。近日網路流傳「接種流感疫苗會導致糖尿病」的謠言,引起部分家長擔憂和恐慌。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於個人官方臉書專頁嚴正聲明,目前所有大型流行病學研究均未發現流感疫苗與第一型糖尿病有任何因果關係,強調這類謠言不僅誤導大眾,更可能危及公共衛生安全。衛福部疾管署也宣布流感疫情逐漸升溫,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儘早接種疫苗,以保障自身及社區健康。
網路謠言詳情與科學依據解讀
此次謠言主張流感疫苗接種後會增加兒童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風險,然而缺乏科學依據。蘇怡寧醫師引述國際TEDDY研究以及丹麥全國性世代追蹤研究指出,疫苗接種後2至4年間,並未觀察到糖尿病發生率增加,證明疫苗安全可靠。多家醫療媒體與專家報告更強調,流感疫苗不僅不會提升糖尿病風險,反而是防範流感重症及相關併發症的最佳防護手段。真正威脅兒童及高風險族群的是流感病毒本身,可能引發肺炎、心肌炎及腦炎等嚴重健康問題。
疾管署推動分階段公費流感疫苗接種策略
為因應秋冬流感高峰,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宣布自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涵蓋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國內流感門診病例數持續攀升,疫情已進入流行期。為強化社區群體免疫,疫苗與新冠疫苗同時接種已成常態,提升疫苗覆蓋率是降低重症與死亡率重要關鍵。疾管署呼籲民眾勿被錯誤訊息影響,積極配合流感疫苗接種計畫。
流感疫苗對高風險族群保護效益明確
醫學專家進一步分析指出,流感疫苗有效降低感染率,對幼兒、長者及慢性病患者具顯著減少重症、住院及死亡的保護效果。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較困難,更易遭流感併發症威脅。研究顯示,疫苗接種能明顯降低這類高風險族群的醫療負擔與健康風險。蘇怡寧醫師強調,社會應聚焦流感病毒自身危害,接種疫苗是確保健康的有效途徑。
對抗錯誤資訊的努力與未來展望
此次疫苗相關謠言再次凸顯疫苗資訊透明與科學普及教育的重要。醫療界與政府部門呼籲民眾保持警覺,切勿隨意轉發未經證實的消息,以防疫苗猶豫降低群體免疫力。專家建議強化跨部門合作,推動「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ealth in All Policies),提升民眾媒體識讀能力,確保正確且及時的健康資訊流通。未來隨著科技進步與疫苗更新,持續監測疫苗安全與效益將是防疫關鍵,科學證據結合透明溝通將助力台灣守護國民健康。
▲ 疫苗升級與新冠變異株挑戰交織,台美同步強化傳染病防線與免疫管理
綜合來看,「打疫苗會變糖尿病」的謠言已被多項權威研究和醫師嚴正駁斥。流感疫苗是預防季節性流感與其重症併發的最有效工具。面對疫情威脅與錯誤訊息雙重挑戰,建議民眾依據疾管署及醫療專業人士發布的最新資訊,避免盲目恐慌,積極完成疫苗接種,守護自身及社區的健康。
相關資訊,建議參考北半球流感病例增 臺灣推「左流右新」疫苗強化高風險族群防護及流感高峰病例攀升 專家建議疫苗接種加強營養提升免疫力以取得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