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蘋果股價創新高 市值緊追輝達挑戰4兆美元大關
2025年10月20日,美國科技巨擘蘋果公司(Apple Inc.)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市值逼近4兆美元大關,成功超越微軟(Microsoft),躍升為全球市值第三大企業。蘋果此次股價上漲主要受惠於新款iPhone 17系列銷售亮眼,特別是在中國及美國市場開賣初期,銷售成長超過14%。蘋果積極縮小與首家突破4兆美元市值的科技巨頭輝達(Nvidia)之間差距,全球科技龍頭的市值排名因而變得更加激烈。
iPhone 17熱銷效應與供應鏈多元化布局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iPhone 17系列上市首十天的銷量較前一代提升約14%。其中,標準款iPhone 17與輕薄版iPhone Air因搭載升級版A19晶片和支援Wi-Fi 7技術,深受消費者喜愛。蘋果更在印度建廠,實現iPhone 17全系列同步量產,推動供應鏈多元化,降低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
▲ 蘋果2025年iPhone 17備貨量增逾10%,印度全系列同步量產,擴大供應鏈布局。
此外,蘋果宣布將在美國追加投入1000億美元,加強國內研發與生產力,優化供應鏈彈性,降低全球貿易風險。
輝達穩坐AI晶片龍頭 市值領先群雄
輝達憑藉在人工智慧(AI)晶片及資料中心的領先技術,成為首家市值突破4兆美元的科技企業。其股價持續攀升,進一步穩固市場龍頭地位。輝達掌握AI算力的關鍵優勢,推動整體股價和市值穩健成長,顯示AI技術正逐步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的核心驅動力。
微軟穩健成長 追趕輝達與蘋果
微軟受惠於Azure雲端服務及Office生產力工具全面整合AI技術,市值成功跻身4兆美元俱樂部,股價同樣表現亮眼。微軟與輝達的市值競爭,反映出AI技術推動下全球科技版圖多元發展,成為投資人關注焦點。
專家觀點:AI技術瓶頸與市場挑戰並存
多位專家分析,雖然輝達與微軟表現強勢,但AI核心技術仍面臨瓶頸,可能限制長期增長潛力。蘋果與谷歌在消費者硬體及搜尋引擎業務的基礎依然穩固,仍有成長空間,不過與AI領域的領先者還存在差距。市場需審慎評估技術演進所帶來的機會與風險。
亞洲半導體巨頭 台積電名列全球前十
在全球市值前50大企業名單中,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名列第十,是亞洲唯一入榜企業。台積電作為全球頂尖半導體製造業者,不僅提供關鍵技術支持給蘋果與輝達,也凸顯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重要地位。
未來展望:蘋果持續AI布局與產品創新
展望未來,蘋果將積極深化人工智慧應用,整合AI功能於Siri及自家應用平台中,優化產品智慧化與用戶體驗,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利器。市場報告指出,蘋果或將推出摺疊螢幕iPhone等新型態產品,以應對三星等競爭對手,保持硬體創新領先。此外,蘋果服務業務包括App Store與Apple Music等高毛利產品將持續穩定成長。
然而,全球供應鏈受政治與經濟因素影響,加上貿易政策變動,仍是蘋果與其他科技大廠須嚴密關注的風險。
結語
蘋果市值逼近4兆美元,象徵其在全球科技產業的領導地位,也展現AI技術與產品創新對資本市場的深遠影響。隨著輝達、微軟和蘋果三大科技巨頭競爭加劇,未來投資焦點將持續聚焦AI突破、產品線拓展及供應鏈調整的發展。
建議可參考蘋果2025年iPhone 17備貨量增逾9000萬台|印度產線全面量產推動多元供應鏈與蘋果2025年iPhone 17備貨增逾10%|印度首次全系列同步量產推動供應鏈多元化,深入了解最新資訊。
▲ 蘋果2025年iPhone 17備貨量增逾9000萬台,印度產線全力推動多元供應鏈穩定供應。(來源:Unbias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