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病逝 享壽103歲震動兩岸學界
2023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因病於北京去世,終年103歲。作為首位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科學家,楊振寧的逝世引起國內外學術界及社會廣泛哀悼。1957年他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推動粒子物理學突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晚年長期任教於北京清華大學,多次訪問台灣,積極促進中美及兩岸物理學交流,對科教事業貢獻卓著。
學術領域貢獻豐厚 推動現代物理基石成形
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合肥。他在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後,與李政道合作推翻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的舊觀念,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開創粒子物理新時代。1954年他與學生羅伯特·米爾斯共同創立楊-米爾斯規範場論,成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不可或缺的理論基礎。
此外,他於1967年發現楊-巴克斯特方程,為統計物理和量子群理論打開新局。楊振寧的多重理論成果改變全球物理學認知,甚至被比擬愛因斯坦的學術價值。
架橋中美與兩岸學術交流 深厚台灣情誼獲肯定
作為中美學術交流的奠基者,楊振寧多次回國講學,推動中國理論物理研究及人才培育,協助設立多項學術資助計劃。他與台灣學術界保持密切往來,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經常參與院士會議與交流活動。
楊振寧曾於新竹清華大學多次演講,鼓勵台灣年輕學子努力追求科學夢想。中央研究院及清華大學官方均在其逝世後發表悼文,讚揚其「謹慎治學、樸實無華」的精神與巨擘風範。
晚年忘年戀備受關注 翁帆被譽為「最後禮物」
楊振寧晚年與小他54歲的翁帆結婚,這段曾被媒體稱為轟動一時的「忘年戀」。他曾公開表示翁帆是上天賜予的幸福禮物,兩人攜手相伴21年,感情深厚。
這段婚姻雖屢遭社會輿論聚焦,但夫妻間的恩愛被親友與粉絲尊重。楊振寧在生命後期仍活躍於學術及教學,鼓勵青年克服逆境,努力學習,強調貧困是激發上進心的良方。
國際社會與學術機構齊聲追思 科學遺產歷久彌新
楊振寧逝世後,清華大學官網變黑白表達哀思,多家中國及海外媒體回顧其傑出成就。科學院及物理學界普遍認為他開創規範場論,是現代物理基石之一,為新時代粒子物理研究鋪路。
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張元翰將其評價為「愛因斯坦等級的科學家」。國際主要媒體也報導其離世消息,強調其對中國及全球科學界的深遠影響。其理論與智慧將持續激勵未來物理學家探索未知。
楊振寧影響深遠 台灣科技與教育持續受惠
楊振寧曾鼓勵台灣年輕學子自我精進,認為貧困能激發奮鬥動力。他與父親的科學背景、對台灣清華及中央研究院的長期支持,使他在台灣科學界擁有非凡聲望。
楊振寧去世象徵一代物理學旗手畫下句點,但其理論遺產仍將繼續指導科學研究及教育發展。未來物理學界將依照其奠基理論,探索更深層次的自然規律及物質世界。
【延伸閱讀】建議可參考「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逝世 享壽103歲 – 中央社」以獲取更多詳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