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輝達宣布千億美元投資OpenAI,黃仁勳被譽為IT界皇帝
2025年9月22日,全球晶片大廠輝達(NVIDIA)正式宣布將投入高達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資金,支持人工智慧領先企業OpenAI,打造全球用電規模達10GW的下一代AI數據中心。這項投資不僅為歷年來非上市企業獲得的最大單筆資金,金額相當於比爾蓋茲淨資產或美國緬因州的全年GDP。外媒因此盛讚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市場影響力超越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尊稱他為「IT界皇帝」。此舉也掀起新一波人工智慧產業的投資熱潮,推升台股重回歷史新高。
打造全球最大AI基礎設施,雙方合作規劃及部署
根據雙方簽訂的意向書,輝達將分階段提供資金及高階GPU系統,支援OpenAI建設AI運算容量至少10GW的數據中心。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表示,這將加速下一代超智能模型的研發。首批1GW的NVIDIA系統計劃於2026年下半年開始運作,採用輝達最新Vera Rubin平台優化AI推理與訓練效率。黃仁勳強調,此次投資是「AI計算基礎設施史上最大項目」,不僅大幅提升運算能力,也將推動全球AI技術進入新時代。
供貨策略維持多元客戶保障產業穩定性
儘管對OpenAI投入大規模資源,輝達明確表示將維持公平且多元的客戶供應策略,不會過度集中於單一合作夥伴,避免影響其他客戶及上下游產業鏈。輝達強調,其供應鏈資源分配將確保所有AI及高性能計算用戶的需求,維持市場供需平衡。此策略有助於產業穩定發展,也支持包含台灣廠商在內的半導體及散熱系統供應鏈平順成長。
投資效應帶動台股科技股強勢上漲
宣布消息後,輝達與OpenAI的合作吸引全球市場關注,帶動台股相關產業活絡。被視為AI晶片相關的探針卡三雄金穎崴、精測及旺矽股價紛紛創下歷史新高,台股指數一度飆升426點,站上26300點關卡,再創歷史高點。專家分析,輝達此舉推動半導體產業鏈需求攀升,也加強台灣在全球AI晶片生態圈的核心地位,提升資金行情與市場信心。
全球搶才競爭升溫 黃仁勳呼籲美國完善人才政策
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黃仁勳特別關注美國H-1B簽證費調整及相關政策,期望建立有利於引進全球頂尖AI人才的環境。面對激烈的國際科技人才競爭,輝達身為AI產業領先者,積極呼籲美國政府制定更開放與彈性的移民政策,以保持在AI領域的競爭力。這反映出企業界對國際人才政策與創新競爭的高度敏感與關注。
專家提醒高資本風險與長期產業挑戰
儘管巨額投資為產業鏈帶來正面效應,多位專家提醒投資仍充滿挑戰。AI產業雖處於高速成長,但資本投入與未來收益間存在不確定性。業界預估2030年前人工智慧產業或將面臨超過8000億美元的營收差距,顯示高投資額與實際商業化回報可能有落差。除技術競爭之外,市場及監管風險亦須重視。另外,部分學者指出,短期內台灣從晶片需求中受益,但長期隨著美國推動本土化供應鏈,台灣的戰略地位可能面臨變化。
全球AI競爭新格局與技術垂直整合趨勢
NVIDIA此次投資進一步鞏固其在AI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角色,涵蓋晶片設計到AI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成為不可或缺的核心供應環節。這場合作反映全球AI軍備競賽升級,科技巨頭間透過利益結盟展開激烈競爭。面對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與監管壓力,科技企業需平衡創新與合規風險。未來全球AI基礎設施將更加多元且區域化,以加強供應鏈安全。
黃仁勳引領輝達科技版圖,影響力超越馬斯克
外媒形容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領導與策略布局,使他成為AI世代的核心推手,影響力甚至超越Elon Musk。黃仁勳以務實協作的經營風格聞名,積極打造強大的生態系,與Musk關注風險及人機共生的理念不同,他更著重推動技術落地與產業融合。科技圈及國際媒體均認為,黃仁勳對AI晶片與數據中心的深度投資,讓輝達得以稱霸「IT界皇帝」地位。
▲輝達近期持續擴大投資布局,顯示其在全球晶片產業的主導地位。(資料來源:Unbias Taiwan)
台灣產業鏈與市場持續受益,關注供應鏈與技術演進
台灣作為全球重要晶片代工與周邊設備供應基地,持續受惠於輝達與OpenAI投資帶動的需求成長。台積電2奈米技術已投入量產,聯發科也完成新一代AI晶片設計,加速融入國際AI供應鏈。然而,國際技術與供應鏈重整的趨勢下,台灣面臨的競爭及安全挑戰日增,亟需在技術創新與政策面做好長遠布局。
整體而言,輝達此次史無前例的千億美元投資不僅重塑全球AI技術生態,更可能深刻影響未來產業版圖與國際競爭格局。外界將持續關注雙方合作實際推動進度,以及台灣產業能否在這波AI浪潮中充分受惠。延伸閱讀建議可參考「NVIDIA入股Intel 50億美元 Intel官方稱Arc GPU持續推進新產品」與「輝達砸千億投資OpenAI 激勵AI晶片鏈條熱潮」以取得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