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新聞快訊|輝達投入千億美元助OpenAI建設10GW超級資料中心,帶動未來收入暴增至5千億美元
美國晶片巨頭輝達(NVIDIA)與人工智慧領導者OpenAI於2025年9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輝達承諾分階段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建置以最新一代AI處理器為核心的超級資料中心,總算力預計達10GW(十吉瓦)。美銀(Bank of America)分析指出,此合作有望未來帶來3000億至5000億美元的潛在收入。這不僅鞏固輝達在AI晶片市場的領導地位,同時深化雙方技術及產業生態結合,影響全球AI及半導體產業版圖。
輝達OpenAI合作詳情與技術布局
輝達此次投資主力打造OpenAI未來AI基礎設施,搭載輝達最新AI專用晶片及系統,支援OpenAI大規模訓練及推論作業。據悉合作計劃涵蓋400萬至500萬顆輝達晶片,構建可擴展至10GW計算能力的超級資料中心。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此合作是邁向智慧新時代的重要里程碑,輝達不僅是硬體供應商,也將成為AI基礎設施的持股夥伴。
▲ 輝達宣布千億美元投資OpenAI建設10GW超級資料中心,擴大AI算力基礎設施規模。
美銀預估輝達潛在收入達5,000億美元,市場競爭壁壘日益加深
根據美國銀行最新報告,輝達與OpenAI的合作將帶來3000億至5000億美元累積收入,進一步鞏固輝達在高效能AI晶片市場的領先優勢。分析師指出,輝達透過資本投入與產品整合策略,建立起對博通(Broadcom)、AMD等競爭對手的高門檻壁壘。此外,OpenAI長期採購輝達晶片形成產業「圓環投資」模式,確保雙方生態系統穩定成長。
OpenAI國際擴張與財務成長強勁,歐盟市場積極布局
OpenAI近年積極擴展國際市場,特別是在歐盟區,計劃大幅擴充愛爾蘭辦公室規模,強化歐洲業務及因應法規。OpenAI財務長Sarah Friar指出,2025年營收預計超過130億美元,較2024年約40億美元成長三倍以上,反映AI產業快速商業化和全球需求激增。此趨勢突顯OpenAI已由研究導向轉型為全球營運的科技巨頭。
產業鏈與台灣供應鏈受惠因素解析
輝達與OpenAI的合作將大幅推升全球AI晶片需求,促使包括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如台積電、日月光、力成、鴻海及光通訊廠商產能擴張與營收提升。台積電先進製程將供應輝達所需CoWoS封裝晶片,鴻海等組裝廠亦參與伺服器建置。產業專家分析,此合作進一步鞏固台灣在全球AI產業鏈的關鍵地位與影響力。
▲ 台灣多家受惠於AI資料中心題材企業股價展現連續上揚態勢。
全球AI基礎設施競爭與政策風險
儘管輝達與OpenAI策略聯盟展望長遠,但全球AI產業正面臨數據主權及監管日益嚴峻的挑戰。中國與歐盟嚴格的AI法規及數據管控,迫使雙方調整布局以符合法律標準。國際專家指出,地緣政治角力及供應鏈安全成為美國AI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議題。另一方面,龐大AI資料中心耗能引發環保疑慮,政府與企業需加強永續發展策略。
未來展望:AI生態與技術競賽持續升溫
面對AI算力需求指數級成長,輝達將持續擴大影響力並推動技術創新,預期未來仍是全球AI晶片市場的主導者。OpenAI的「星際之門」計劃(Stargate Project)若順利實施,將促使AI研究與應用取得新突破。但隨著投資規模擴大,專家亦提醒須謹慎評估潛在泡沫風險與能源環境負擔。監管層面需密切關注法規變動,確保整體產業健康發展。
綜觀此次合作,輝達與OpenAI攜手代表全球AI產業邁入新階段,推動半導體與AI基礎設施深度整合。這不僅帶來龐大商機,更將重塑全球技術版圖及經濟結構,涵蓋經濟、安全與環境多方層面。
【延伸閱讀】建議可參考輝達2025年宣布千億美元投資OpenAI建設10GW AI數據中心以取得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