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輝達宣布千億美元投資OpenAI,打造10GW AI超級資料中心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美國時間2025年9月底,全球晶片領導廠商輝達(NVIDIA)與人工智慧領導者OpenAI正式宣布達成深度戰略合作。輝達將分階段投入高達1,000億美元,協助OpenAI建置以其最新一代AI處理器與系統為核心的10GW超級資料中心。美國銀行(BofA)評估,此舉有望為輝達帶來3,000至5,000億美元的潛在收入,成為AI產業生態重大轉捩點,引起金融、產業界及市場廣泛討論。
合作內容與推動背景:巨額投資助力AI計算需求暴增
隨著OpenAI旗下ChatGPT等大型AI模型的運算需求持續攀升,算力基礎設施的建置成為推動下一代AI發展的關鍵。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強調,先進算力架構是AI模型進化的燃料。輝達掌握業界領先的AI晶片技術,本次合作將涵蓋部署約400至500萬顆最新AI晶片,架設規模達10GW的資料中心,預計於2026年下半年啟動首階段項目。此投資策略反映輝達透過與OpenAI股權合作,強化雙方在AI硬體與軟體整合上的競爭優勢。
輝達未來營收與市場戰略重大助力
根據美銀分析,這項合作將使OpenAI貢獻輝達15%至25%營收,未來相關硬體設備銷售預期帶來3,000億至5,000億美元收入。分析師形容輝達如同「付錢給OpenAI買自己的產品」,因為OpenAI大規模擴展AI基礎設施,顯著提高輝達的訂單能見度並鞏固市場龍頭地位。此次合作將進一步築起對競爭對手如AMD、博通等的技術及市場壁壘,強化美國掌握高階AI晶片的核心供應鏈。
全球半導體與AI產業影響,台灣產業同步受惠
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約8,000億美元,AI晶片和資料中心硬體成長迅速。此次輝達與OpenAI的合作強化了美國在全球AI戰略地位,同時帶動相關台灣供應鏈廠商受惠,包括台積電、鴻海、廣達、台達電與奇鋐。台積電ADR宣布後股價上漲3%,反映市場對高端AI晶片製造需求的期待。儘管短期供應鏈成長顯著,台灣產業仍須關注全球供應鏈集中化所帶來的戰略風險與變數。
▲ 輝達宣布千億美元投資OpenAI 建設10GW AI數據中心,強化AI基礎設施核心競爭力。
業界與市場聲音呈現分歧,警惕壟斷與泡沫風險
這項合作引發華爾街與產業分析師兩極看法。支持者認為,巨額投資反映AI基礎設施需求真實且持續成長,是科技產業新一波成長引擎。反對者擔憂輝達資源過度集中可能造成壟斷,部分反壟斷律師指出此舉或影響競爭公平,限制其他AI企業取得先進硬體。此外,龐大投資規模引發AI泡沫風險警覺,尤其在市場估值高企之際,投資人需保持審慎。
華盛頓與國際局勢下的重要戰略意涵
在美國加強先進半導體出口管制的大環境下,此次合作象徵將AI關鍵技術及基礎設施穩固於美國境內,大幅強化國家競爭力。此舉展現美國政府與產業協同應對中國等科技挑戰,力圖在全球AI經濟競爭中掌握優勢。全球ICT企業積極搶奪AI原生人才,加速布局雲端及資料中心基礎架構,使合作成為國際AI戰略格局中的重要里程碑。
未來發展與關鍵觀察方向
未來數年,輝達與OpenAI合作推動的10GW超級資料中心將促進AI模型大規模訓練與部署。輝達持續推動技術升級,包括Vera Rubin平台,提升運算效能,帶動產業快速演進。不過,監管機構可能針對壟斷疑慮進行審查,對產業競爭帶來法律和政策上的挑戰。專家同時提醒須注意巨額資本投入的財務透明度。市場投資人應密切追蹤輝達財報與產業趨勢,適時調整策略。
▲ 輝達投資OpenAI宣布後,台積電ADR股價因供應鏈效應上揚3%。(資料來源:Unbias Taiwan)
【延伸閱讀】建議可參考「輝達宣布千億美元投資OpenAI建設10GW AI超級資料中心」以取得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