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新聞快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透露,中國晶片落後美國僅「幾奈秒」 強調競爭而非封鎖
美國時間2025年9月底,全球AI晶片龍頭英偉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於公開場合提出中國在晶片製造技術上僅落後美國「幾奈秒」的觀點,強調雙方技術差距逐漸縮小,呼籲美國政府調整對中國晶片出口管制政策,允許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公平競爭。黃仁勳指出,過度封鎖反而促進中國自主創新,加速華為等企業展現世界級競爭力,示警出口禁令效果有限,反倒助長對手技術崛起。他的言論正值美中科技戰持續升溫、晶片出口管制政策反覆調整之際,突顯中美技術競爭的複雜局面。
現場與產業細節:中美晶片技術差距微小,中國人才與創新環境活躍
黃仁勳在播客節目及多場活動中多次強調,晶片產業屬於「高科技、富有創業精神」的領域,中國擁有充沛且活躍的人才儲備,市場競爭激烈且具高度創新力。他指出中國晶片技術落後美國「幾奈秒」,此差異雖在高速運算領域意義重大,但已非常有限,彰顯中國在高速AI晶片研發上實力不容忽視。現場多數產業專家亦認同此觀點,認為這現象促使美國廠商必須正視與中國的競爭關係。此外,中國華為在AI晶片設計上的突破為中國產業帶來可觀競爭優勢。
出口管控政策的挑戰:封鎖反助推中國晶片自研,華為成最大競爭對手
自美國政府實施嚴格晶片出口限制以來,英偉達推出調整政策的「減配版」H20晶片,專門面向中國市場。然而市場反應冷淡,中國部分企業對此類受限晶片興趣不大,更有監管單位對輝達AI晶片採購施加限制。黃仁勳指出,中國軍方可能不使用美國AI晶片,加上華為技術進步對全球市場形成衝擊,使出口禁令效果存疑。他坦言輝達因此損失數十億美元營收,反映出口管制對產業帶來雙刃劍效應。
官方觀點與業界反饋:美國部分人士推嚴管,半導體業界呼籲鬆綁
美國政府內部對晶片出口政策分歧明顯,部分國會議員推動更嚴格管制措施,以維護國家安全及技術領先。反觀半導體企業與產業專家如Arm執行長則批評出口限制不利產業發展與消費者利益,恐讓美企喪失中國這龐大市場。輝達黃仁勳呼籲政府應改變政策,不宜一味依賴封鎖,而應平衡競爭與合作,採用多元策略持續保持美國在AI晶片技術的領先地位,並避免經濟利益大幅流失。
國際格局與本地回應: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重組壓力與挑戰
在美中科技戰升溫背景下,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經歷重大重組。台灣作為全球尖端晶圓代工重鎮,尤其是台積電,在持續擴展美國廠房,以應對政策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然中國成熟製程和AI晶片的快速發展,對台灣業者帶來加劇的競爭壓力。台灣產業界高度關注美國晶片政策走向和投資風險,強調需兼顧技術主權與全球合作,提升供應鏈的彈性與韌性。專家分析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必須持續加強創新力,才能在中美競爭態勢中穩居領先。
未來展望:競爭共生並存,政策與創新成關鍵因素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美在半導體與AI晶片領域的競爭將持續,但雙方或在部分領域尋求有限合作,避免全面脫鉤。同時中國半導體自主化步伐加快,將改變全球科技生態。隨著AI技術需求對高性能晶片持續攀升,NVIDIA等企業將持續推動技術革新,刺激其他國家及地區同時發展創新動能。黃仁勳先前呼籲美國政府調整晶片政策,打造更具全球競爭力的策略,政策走向將對產業鏈及全球供應鏈韌性產生深遠衝擊。
▲ 美中晶片戰升溫,台積電在美國擴產,同時中國加速AI晶片布局,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新配置壓力。(來源:unbias.tw)
【推薦延伸閱讀】建議可參考「美中晶片戰升溫 台積電美國擴產與中國AI晶片布局迫使全球產業鏈重組」以取得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