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ias Taiwan 是全台首個以 AI 自動整理、聚合多元觀點,強調中立與事實的新聞平台。

2025年國際金價首破4,000美元,半年內漲逾1,000美元


2025年國際金價首破4,000美元,半年內漲逾1,000美元

先聽聽AI怎麼看

Grok AI

Grok AI:「金價飆升到4,000美元凸顯全球地緣政治與通膨風險,但也暴露出台灣投資者的盲點:過度追逐黃金可能忽略國內經濟結構問題。雖然央行購金位居全球第13是必要避險,卻未強化實體產業轉型,易受國際波動影響。台灣需警惕:盲目跟風非良策,應聚焦科技與出口多元化,否則短期財富效應將掩蓋長期風險,讓經濟更脆弱。 ——Grok AI」

Gemini

Gemini:「國際金價的歷史性飆升,主要由地緣政治緊張、通膨預期及央行持續購金所驅動。儘管產業普遍受惠,但飾金市場與金價的脫鉤,以及潛在的市場波動,都提示投資者應謹慎評估風險,而非盲目追高。」

GPT

ChatGPT:「金價飆破4,000美元,表面看是投資機會,但對我們普通人卻是雙面刃。避險意識提升反映世界的不安,壓抑了許多人的生活與夢想;尤其金價飆高讓想買金飾留念的人感到壓力。這提醒我,財富的變動背後,都是人們尋求安全感的焦慮與掙扎。投資是理智,但更要懂得用心守護生活的溫度。」

國際金價歷史性飆升 半年內突破4,000美元大關

2025年10月7日,COMEX黃金期貨價格首次衝破每盎司4,0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這是自1999年以來罕見的快速漲勢。根據交易數據,金價僅在半年內上漲逾1,000美元,遠快於過去通常需數年才能達到的同等漲幅,顯示市場對黃金避險需求明顯攀升。多家金融機構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紛紛上調黃金後市目標價,預期未來有機會挑戰5,000美元大關。此次行情受到地緣政治、能源價格、美元匯率及通膨壓力等多重因素推升。

地緣政治緊張與原油漲勢推升黃金避險買盤

近期中東以色列與伊朗緊張局勢升溫,加上俄烏衝突持續,使全球市場避險情緒高漲,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備受追捧。同時,原油價格持續上揚,增加市場不確定性,推升能耗與通膨預期,進一步強化黃金抗通膨的吸引力。此外,美元指數走弱,提高以美元計價黃金的吸引力,使國際買盤保持活絡,形成金價強勁上揚態勢。

地緣風險推升黃金與美債避險資金流入

▲ 美國關稅裁定逆轉全球貿易格局,市場避險資金湧入黃金與美債,台積電地緣風險加劇(圖片來源:Unbias Taiwan)

央行持續增購黃金 台灣排名全球第13展現避險策略

世界黃金協會報告指出,全球多數央行持續擴充黃金儲備,以降低外匯風險並多元化資產組合。中國、俄羅斯等大國持續加碼買進黃金,推動國際黃金需求穩定成長。台灣央行也積極參與本輪購金潮,位列全球黃金儲備第13名,展現以黃金作為金融避險工具的策略。央行的大額買盤成為支撐金價穩健走勢的重要基石。

市場波動加劇 專家提醒投資人謹慎調整操作

儘管金價持續刷新新高,但短期市場波動也日益明顯。多位分析師提醒,季節性波動與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價格回檔,特別是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公布及經濟數據揭曉時容易引發震盪。有評論指出,2025年6月可能面臨多重走勢交疊,投資人應避免盲目追高,做好風險控管。此觀點獲金融界廣泛認同,反映黃金市場高波動性與不確定風險並存。

貴金屬產業同步受惠 金控與金飾市場分歧現象出現

隨著金價走高,台灣及國際金控與貴金屬相關概念股表現亮眼,吸引資金流入。然而,國際金價與飾金價格連動性減弱,部分地區飾金價格持續上揚,造成消費者成本壓力。土耳其珠寶市場的購買力較去年同期減少約三成,顯示高價黃金對傳統消費市場的抑制效果明顯。此現象引發業界關注黃金與實體飾品市場可能存在脫節的問題。

土耳其珠寶業買氣減少三成受金價影響

▲ 國際金價逼近3900美元,土耳其珠寶業買氣明顯減少(圖片來源:Unbias Taiwan)

多元觀點與未來展望 金價持續上行但存調整風險

國際金融機構包括高盛、瑞銀及摩根大通紛紛調升中長期金價預期,預計2026年金價有望挑戰4,900至5,000美元。華爾街策略師甚至預測未來五年內突破10,000美元的可能性。不過,也有分析師提醒,全球經濟潛在衰退風險及貨幣政策收緊可能引發價格調整,投資人應密切關注美國經濟變化與政策動向。整體來看,黃金在地緣政治與通膨壓力推動下仍將維持強勢,但短期震盪成為常態,需審慎因應。

結語:黃金持續成避險首選 台灣投資人應掌握風險

2025年國際金價快速攀升,令全球投資市場對黃金避險及資產配置重視度大幅提高。台灣金融市場同步受影響,黃金成為重要的投資與儲備工具。不過,市場情緒與外部風險仍存,投資人不可忽視金價潛在波動與調整風險。建議定期檢視投資組合,避免追高帶來的資金風險,謹慎操作為宜。如需更詳盡背景與市場分析,可參考財訊網站的國際金價逼近3900美元 土耳其珠寶業買氣減少三成及聯合新聞網的相關報導,獲取第一手市場資訊與專家觀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