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美中激烈競逐下的全球晶片戰爭全貌
晶片早已不單只是技術產品,更是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較勁的核心。隨著AI應用爆炸性成長,包含雲端運算、電動車到人型機器人等趨勢都對先進半導體需求急速提升,於是美國、台灣、中國、韓國、德國甚至墨西哥等國紛紛投入龐大資源扶植本土產業。這種局面下,全球晶片鏈條交纏成高度競合網絡,美中兩強爭奪關鍵技術、資本與人才,也讓供應鏈碎片化風險從未像現在這麼嚴峻。美國持續緊縮晶片出口、生產投資限制,同時中國則透過龐大補貼扶植國產突破,全球半導體產業正面臨新一輪洗牌。
▲ 全球半導體戰略步步升溫,台積電作為產業核心,更成全球關注焦點,需穩健應對多重技術與政策壓力。
台灣一直是全球最關鍵的晶圓代工據點,不僅是先進製程供應重鎮,同時也是美中角力下的紅心。從過去幾年觀察,美中兩方對台晶片產業態度充滿矛盾,既希望台積電擴大合作,又透過政策限制施加壓力,導致未來充滿高度變數。韓國同為領頭羊,持續由三星追加產能,至於德國則與台積電攜手成立AI晶片研發重鎮,種種跡象都顯示這波「晶片新冷戰」正引爆全球產業結構加速再組合。
美國極限施壓台積電:產業自主化與供應鏈重組壓力
2025年美國的晶片產業政策再度升級,總統川普8月6日強勢宣布,對未在美設廠或未規劃美國生產的企業徵收高達100%進口關稅。只要是在美設廠、投入在地製造的業者,方能豁免這新規舉措。一出手影響巨大,韓國SK海力士等多家國際半導體公司瞬間股價下挫,台灣技術供應鏈也動起來全力調整布局(新聞來源)。
台積電作為台灣科技業領頭羊,也不得不積極回應。2025年3月,董事長魏哲家親自前往白宮,宣布加碼一千億美元投資,除既有規劃外,在美國再建三座新廠、外加設立AI晶片研發樞紐,讓台積電能同時「守住台灣、強化美國」的雙軸策略。此舉展現了台積電在壓力與機會間取巧應對的能力。然而,伴隨美國更多晶片自主、關稅壁壘、人才搶奪與外移政策,台灣產業將承受供應鏈去台化、技術與資本外流風險,企業必須持續投入自主技術開發、人才培育,捍衛核心競爭力。業界專家指出,全球半導體戰略競局升溫,台積電的研發突破與美國政策布局會是未來十年科技主導權輪替的關鍵。
▲ 美國調高關稅與擴產壓力直接衝擊台積電及台灣供應鏈,企業必須加速自主創新與全球分散布局。
進一步觀察製程技術發展,台積電與三星都計劃2025年量產2奈米製程,同時,英特爾預計2027年切入量產。在先進封裝領域,日月光投控持續發表創新,高階晶片、AI、機器人等新應用將成推升產業新動能。未來,全球高階製程與電動車、AI應用將持續帶動晶片研發與生產龐大潮流。延伸關注晶片產業動向,可查閱相關新聞整理。
中國半導體自主進擊:AI晶片國產化與政策補貼競賽
中國採取與美國截然不同策略,全力推動半導體本土化。近年各省地方基金砸下400至950億元人民幣,形成「比誰補貼多、誰進步快」的競賽,加速自製AI及高階晶片突破。官方希望到2027年AI晶片自給率達七成,打造「自產自用、降低對美依賴」完整生態。阿里巴巴、寒武紀等科技龍頭也持續加碼自研,根據最新財報,阿里雲AI收入年增26%,已連八季成三位數成長,顯示中國AI算力與硬體供應同步爆發。
本土廠商、高校創新團隊如雨後春筍展現活力,即使大環境下行,更多中央到地方資本也前仆後繼。政策因素與資本紅利雙重推力下,中國晶片國產化時程正快速推進,減少美中科技戰下對外制裁風險。補貼戰進一步帶動產業鏈快速發展,形成不同於美歐的內循環模式。延伸分析,可參考中國晶片基金地方補貼競賽,剖析補貼政策如何推動產業再造。
高階晶片走私與「輝達地下產業鏈」:產業治理新風暴
隨著各國對半導體管理日趨嚴格,卻也出現黑市與非法鏈條。媒體近期揭露,中國居然出現名為「輝達地下產業鏈」的走私網絡,專門流通高階AI晶片繞過美國出口禁令,讓特定產業與單位「暗地升級」運算力,嚴重衝擊國際競爭秩序,並引爆供應鏈合規新挑戰。地下交易使美國技術外流,加大被追查風險,一旦事情擴大,反制壓力恐引發美、中雙邊更激烈科技角力。
▲ 晶片黑市與非法流向暴露供應鏈治理裂縫,產業與政府合作勢在必行,資訊透明將是未來治理新標準。
台灣產業學者強調,供應鏈透明、法制與技術一體必須並進,加強跨國合作追蹤非法流通才有辦法守住產業安全。這顯示半導體治理不只涉及技術寡占,更關乎國際法規協同與風險預警體系。延伸探討可參閱中國「地下產業鏈」走私大量AI高階晶片,了解灰色市場如何影響產業秩序。
台灣與全球產業調整:資本流動、投資策略、領導變局
國際地緣政治攪動下,促使全球資本市場與尖端人才加速流轉。美國選擇對英特爾、台積電等等進行大規模投資,強調本土化與安全自主,台灣廠商也被帶動擴大全球佈局。近期,台灣大型投信人事更替、知名商辦建案交易喊卡,反映資本市場靈活調整以應對地緣與政策風險。(來源說明)
▲ 美國加碼投資英特爾與相關科技企業,拉高產業門檻,台灣廠商面臨領導交棒與轉型雙重關卡。
近期配息ETF從高點滑落,投資人策略也由被動轉為主動、多元分散,專家強調「修正不是死刑」,呼籲資產配置需靈活調整,主動型與高息型ETF同時並進,壓力逆境下強化長期韌性,繼續看好台灣半導體族群。針對轉型與產業領導議題,有興趣者推薦參考美國加碼投資英特爾強化半導體自主,台灣面臨轉型與地緣挑戰。
全球產業聯盟與多元佈局:技術創新、政策合作的未來趨勢
美中矛盾成全球供應鏈再布局催化劑。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攜手台積電成立AI晶片創新樞紐,並開放歐洲深厚科研參與,顯現台灣科技對外合作逐漸升級。韓國、墨西哥也同步推出資金挹注、設廠誘因,力拚搶進先進製程,合作與產業聯盟蔚為趨勢。
▲ AI浪潮下,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加速重組,跨國策略合作與自主技術同步成產業升級主旋律。
台灣身為全球半導體技術百年樞紐,未來深化多元國際合作、技術領先力,並善用創新人才與外部資源,將是注定左右台灣持續在全球發球權的關鍵。想了解科技政策對應國際新局與產業永續轉型,可進一步閱讀台灣科技政策面臨國際競局與能源轉型雙重挑戰,半導體與永續發展成關鍵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