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中俄朝同台閱兵:東亞核武新格局浮現
2025年9月初,北京再次成為全球焦點,習近平、普京、金正恩三位領袖難得同台於閱兵現場,明顯突顯東亞局勢進入全新階段。這次閱兵特別安排金正恩幾乎和普京平起平坐,無疑是在向全世界宣示:中國正式認可北韓的核武國地位,並藉此深化彼此戰略合作。
南韓媒體特別提到,中國這步棋其實等同公開拉攏北韓,強調彼此站在軍事同一陣線。尤其近年來北韓頻頻在台灣、涉藏、涉疆議題上力挺中國,讓原本就緊繃的東北亞安定局勢更雪上加霜。從地緣政治角度觀察,中朝軍事及外交結盟,不只要d抵抗西方壓力,對鄰近的南韓與日本,以及遠在美國的戰略規劃,都構成全新威脅。台灣正處於第一島鏈樞紐,這個大棋盤上的變動,後續發展更值得台灣密切關注。如欲進一步了解東北亞安全變局及其對台灣戰略環境的影響,可延伸參考北京九三閱兵展示中俄軍事聯盟升溫,東北亞局勢緊張與台灣戰略挑戰加劇。
俄烏戰局未解 歐洲安全保障集結新聯盟
俄烏戰爭始終是歐洲安全局勢的燙手山芋。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透露,目前已有26國願意在烏克蘭停火甚至簽署和平協議後,主動派兵維護烏克蘭安全,美國也同樣傾向參與。這項消息一出,不只顯示歐盟與北約對東歐穩定高度重視,也讓俄羅斯外交環境更加孤單。
雖然這個多國聯軍細節仍待明朗,但也象徵歐洲跨國合作與安全打擊陣線有了明顯進展。面對這種大國均勢再演,俄羅斯被迫進一步強化本土軍事佈防與國內輿論動員,美俄之外的中亞及東歐小國,也被捲入這波軍事合作新潮流。如想更深入理解歐亞地緣格局及大國博弈,推薦延伸閱讀2025上合峰會天津登場:中印俄角力全球戰略 洲際合作與地緣政治新局。
習近平長壽言論內外轟動 資訊控管再受檢驗
這次北京閱兵也意外引發輿論旋風。事緣習近平與普京的私人對話因麥克風未關,內容關於「器官移植」與「長生不老」意外在網路瘋傳,尤其習近平自誇「有望活到150歲」更成焦點。這些言論不僅在中國境外成為熱門話題,還一度造成微信內「150」關鍵字搜尋量暴增九千倍,短時間內迅速引爆討論。
中國網信辦隨即進行全面封鎖,卻凸顯現代數位傳播難以完全控管。許多大陸民眾也藉這次事件,表達對政權體制穩定、長期掌權與健康議題的憂慮。其後續效應,既檢驗中國輿論控管能力,也產生國內外對領導人權力結構的新想像與批判。
川普關稅政策爭議升溫 全球貿易牽連效應
美國近期針對前總統川普的關稅舉措再掀波瀾,美國上訴法院認定多數關稅措施違反程序規定。川普決定上訴最高法院的舉動,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反映出全球供應鏈及區域經濟的極大不確定。
最受矚目的是,2025年7月7日美方正式寄發關稅通知信,計畫自8月1日起,對14個包含日本、南韓等主要貿易夥伴的國家加徵最高可至40%的關稅。此決定直接造成道瓊指數大幅下跌超過420點,特斯拉股價單日重挫7%,美元走強、而日圓貶逾1%,還讓大量資金轉向美債與黃金避險。各國目前紛紛檢討出口策略,日本、南韓、歐盟甚至考慮自保措施。台灣作為全球科技產業鏈樞紐,高科技及半導體戰略位置在這波貿易戰中益加凸顯。可參考延伸內容美國關稅裁定逆轉全球貿易格局,市場避險資金湧入黃金與美債,台積電地緣風險加劇。
全球多極板塊移動 台灣與區域應對策略
隨著全球多極權力流動,國際關係從亞洲一路變動到歐美。中俄朝合作明顯升級,西方則以北約、美日同盟、印太框架發揮牽制效應,亞太地區壓力感急速升高。面對地緣政治與經濟利益重新劃分,台灣除了要承受中國軍事及外交壓力,同時要跟美、日、歐等民主陣營維繫互信,有效應對資訊戰與經濟安全威脅。
台灣現階段必須更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加強自我防禦,避免成為大國博弈中的犧牲品。如何提升外交能見度,建構多元盟邦網絡,並利用產業創新衝刺自主實力,是未來面對國際動盪下台灣維穩的關鍵。參考延伸文章北京九三閱兵展現中俄朝軍事結盟與新地緣政治格局,台灣面臨多重挑戰與機遇,深入剖析區域應變策略。
戰略物資與地緣政治:國際競爭新焦點
新全球競爭的主戰場,越來越聚焦於戰略物資和能源自主。美國近期加大鈷、鋰等重要金屬儲備,希望降低對海外供應的依賴,並鞏固國內高科技及國防產業。這樣的趨勢在全球蔓延,各國為保障產業安全,開始加碼投入稀土、半導體能源等戰略物資。
中國及俄羅斯同樣積極強化關鍵資源產業自主,例如中國持續推動「中國製造2025」政策,俄羅斯則加速國產化替代戰略。全世界供應鏈重組動能不減,無論石油、能源、稀土、半導體,甚至農糧糧食,都直接影響國家安全與國際談判籌碼。特別是台灣,作為全球晶片重鎮,其產業安全、供應鏈彈性將是台灣未來政經安全的一大變數。
國際上,不只美、中、俄這些大國布局,包含歐盟、日本、韓國等也積極發展安全聯盟、提升產業自主防線。當各國都以資源、科技與經濟安全為核心競爭,供應鏈的不確定性與斷鏈風險,成為全球未來數年共同的重大挑戰。
從中、美、俄、朝一直到西方民主陣營,全球資源與權力重新洗牌的局面越趨複雜。台灣、亞太乃至其它新興國家,若能把握轉型契機,及時調整策略、精進產業及外交實力,才能在劇變中穩住主導權。未來,國際多極互動將更緊密,台灣的應對彈性與自主行動力,勢必決定下一波生存與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