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全方位健康轉型時代來臨:從政策到個人行動
近年來,大家對健康的認知不再僅僅是「沒有生病」,而是包含心理、生活環境、社會支持全方位的身心福祉。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慢性病和極端氣候風險與日俱增,「健康轉型」成了政府、企業乃至於每個人都無法忽視的課題。政府積極推動「健康台灣」計畫,強調運用AI和生醫科技,不只是治療疾病,更要結合預防醫學、社區支持打造完善的健康生態系。
2024年9月,總統賴清德親自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會議,大力推動跨部門整合,明確表示台灣的健康產業未來要從傳統治療導向,轉型為預防及健康促進主導的模式,實質帶頭打造全民健康的政策新典範。《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5次會議》資料中,強調AI、數位科技與生醫產業三位一體,帶領台灣健康服務升級,從個人行動到政策結構一起出發。
國際上,中國大陸推動出生缺陷三級防治,預防措施包含婚前、孕前檢查,葉酸補充等,有效壓低嬰兒罹病率。這種層層把關的架構,也呼應台灣與ESG、淨零永續同步,將健康升級和環保社會責任結合,與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城市」理念接軌。相關政策動態建議參考《淨零健康台灣 總統:跨代跨域轉型工程》。
搶在疾病發生前:預防醫學與早期篩檢的重要性
台灣民眾現在越來越重視預防醫學,「預防重於治療」已經變成全民健康習慣的核心。像作家吳淡如提倡家人有肺癌病史,就主動每年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查,提早抓到肺部結節,減少罹癌風險。這種正面面對高風險、不怕檢查的態度,也開始影響越來越多家庭。
慢性病患者同樣不可大意。舉例來說,糖尿病人如果輕忽日常警訊,可能在短期間內演變成急性酮酸中毒,後果致命。醫師提醒,定期回診、自我監控體重、血糖、病徵異常即時就醫,才能及時扭轉危機,也將「自我健康管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融入生活步調。台灣醫界積極建置智慧醫療、AI健康數據追蹤,讓疾病警示自動化,主動通知高危險群,真正落實科技預病、防病。更多AI、數位預防醫療案例如感興趣可參考《台灣健康新趨勢:從糖尿病早期警訊到智慧醫療助攻》。
智慧穿戴裝置的普及也讓民眾健康照護更有感,比如Apple Watch取得衛福部醫材認證,能自動記錄心跳、血壓、睡眠,搭配醫院雲端數據,預警高風險族群,主動介入管理,降低住院與急症機會。
飲食轉型與心理健康:超加工食品的深層危機
台灣現代飲食習慣持續西化,餐桌上超加工食品愈來愈常見。雖然外食與即食品很方便,但各種科學證據持續警示:太常吃泡麵、甜甜圈、冰淇淋、速食加工品,對健康長期傷害大。
研究證實,學齡前兒童一旦經常吃這些加工食品,長大後不易戒除依賴,影響身體與腦部長遠發展。進入青春期和成年階段,超加工食品與憂鬱、失智、帕金森等疾病風險跟著上升。有醫學報告直指,飲食失控會加劇情緒低落,甚至直接影響認知、腦部健康。
還有一項新知,補充新鮮蔬菜水果,調整為地中海飲食,搭配益生菌,有助於降低腸癌、乳癌、胃癌風險,也有延緩失智與退化疾病的潛力。像蔬果裡的山奈酚成分,對減緩神經退化有正效果,這些資料都在強調均衡自然飲食的重要性。
家長、老師、政府部門要攜手推廣食安與營養教育,讓新世代學會選擇天然食材,不陷入「速食飲食陷阱」。有關超加工食品與大腦健康關聯,可推薦延伸閱讀「營養師提醒超加工食品危害大腦健康 失智帕金森風險提高44%」。
慢性病與罕見癌症年輕化:健康轉型下的新挑戰
現今的慢性病與部分罕見癌症,有出現逐漸年輕化傾向。以闌尾癌為例,過去多發於高齡族群,現在全球30、40歲族群罹患機率明顯提升。其背後原因相當複雜,可能包括飲食西化、環境汙染、生活壓力,以及基因結構改變等多重交互影響。
這個趨勢讓醫界得重新調整早期診斷準則,推出針對青壯年以及高風險群的定期篩檢方案;同時,健保體系也被要求強化追蹤與預警。隨著慢性病族群快速增加,疫苗接種、均衡飲食、主動健康管理,都是避免演變成重度疾病的重要自主管理策略。
想更深入了解高齡化下的慢性病挑戰和防範方法,可參考「台灣高齡化與慢性病升溫 專家建議疫苗接種與健康飲食管理」,掌握第一手防重症建議。
數位健康與永續經營:醫療產業新動能
隨著AI、大數據與雲端科技快速進步,台灣醫療業踏入數位健康轉型新時代。從大型醫院引進AI輔助診斷系統,智慧穿戴監控裝置普及到社區診所,數位醫療已是未來發展主軸。像長庚醫院成立AI健康管理中心,主動監控慢性病與高風險病人,國際間持續獲得正面肯定。
另一方面,大型藥廠和生技公司也加速轉型。2025年默沙東(Merck & Co.)宣布全球裁員6,000人,準備迎接產業結構轉換,更集中資源投入智慧醫療和數位藥物開發;賽諾菲聚焦於生物醫藥和新生技產業,把資源導回本業核心。這場轉型浪潮,也連帶推動中小企業與新創醫療服務加速成長。
南光醫藥南港總部轉打造全方位健康管理平台,落實ESG理念,加碼投入社區健康普及方案。相關產業數位轉型議題建議延伸閱讀「南光醫藥南港新總部啟用轉型全方位健康服務」與「健康台灣永續論壇/台灣醫療5挑戰!永續、數位轉型成關鍵」。
未來展望:健康新時代的全民行動
健康轉型已經不是政府單方面的責任,而是全民行動的生活里程碑。從日常飲食選擇、規律運動、定期篩檢到善用手機或穿戴裝置追蹤健康數據,大家都是健康推動者。家庭、校園、社區、醫療體系需要攜手共構健康支持網,加強數位工具和衛教宣導,隨時更新新知,落實「健康優先」的社會氛圍。
顧好健康,就是照亮未來。
台灣具備堅強生醫產業、醫療水準和全民健康意識,結合AI與ESG新趨勢,未來在全球健康照護領域很有競爭力。要進一步瞭解AI在醫療體系應用、產業數位化發展,可參閱「甲骨文與OpenAI簽訂3000億美元算力合約 台灣廠商受益AI建設浪潮」。
整體來看,台灣的健康轉型已經成為大家共同參與的重大工程,從政策、醫療產業、生活型態到數位科技,逐步將「以預防與健康促進為主」真正落實在日常,促進全體國民健康水準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