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快訊摘要:美中第四輪經貿會談於馬德里展開,氣氛緊張成果受限
2025年9月14日(當地時間下午2點24分),美中兩國代表在西班牙馬德里外交部聖十字宮展開第四輪經貿會談。美方由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和貿易代表杰米索·葛里爾(Jamieso Greer)帶隊,中方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領。會談聚焦出口管制、反傾銷調查、雙邊關稅爭議,以及首次納入的TikTok出售案相關議題。會談前夕,美國將23家中國企業納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中國隨即對美國模擬晶片及中國積體電路展開反傾銷及反歧視調查,雙方態度強硬,令談判成果普遍被看淡。
現場經過與事實驗證:雙方代表團抵達聖十字宮,討論焦點議題
當日下午約1點,雙方代表團陸續抵達馬德里外交部聖十字宮,西班牙外長迪亞斯親自迎接。會談內容涵蓋美國對中國企業的出口限制、反傾銷調查、雙邊關稅問題,並首次將TikTok出售期限納入正式談判,觸及全球數位經濟與資訊安全領域。新華社晚間8點24分發布會談啟動消息,未提供詳細內容,外媒普遍認為此次會談難以達成突破。
官方與權威聲明:中美雙方立場與政策動向解讀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強調,中方持續堅守平等互惠與多邊貿易原則,盼望透過對話提升互信降低誤會,並呼籲美方以平等態度協商,捍衛正當權益。中國商務部針對美國出口管制展開反制調查,表明中方強烈反對美國濫用出口管制政策,堅決維護本土半導體產業。美方則堅稱相關出口管制是保障國家安全與公平競爭的必要措施,顯示雙方在科技及供應鏈安全上的根本分歧依然存在。
數據與變化:出口管制、新制裁及反傾銷調查的影響
項目 | 時間範圍 | 關鍵數據 | 資料來源 |
---|---|---|---|
美國對中國23家企業出口管制 | 2025年9月初 | 列入實體清單,引發中方反制 | 美國官方公告、新華社 |
中國反傾銷、反歧視調查 | 2025年9月13日啟動 | 模擬晶片價格下降52%,影響產業利潤 | 中國商務部公告、CNYES報導 |
美中TikTok出售案談判延展 | 本輪會談 | 預估延長出售期限,但未見實質進展 | 外國媒體報導 |
專家觀點與產業回應:高科技供應鏈與台灣角色分析
專家指出,美國晶片企業藉由降價策略擴大市場占有率,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造成重大衝擊,長期壓縮中國企業利潤與競爭力。中國則積極推動本土研發與產業扶植,致力縮小技術差距,但受限於人才和技術封鎖,短期內突破有限。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關鍵節點,在中美科技與經貿摩擦背景下,須調整策略應對全球分工變化。此外,面對美國出口管制和中國反傾銷調查,台灣業者持續關注對自身產業鏈的連動影響,特別是在晶片設計與製造服務領域。
國際比較與未來趨勢:全球經貿局勢與台美關稅談判連動
全球美中經貿緊張局勢導致產業鏈分工調整與價格戰加劇。美國的制裁與中國的反制行動相互牽制,短期難以解決科技與國安核心爭端。同期,台美關稅政策談判有新進展,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協商持續推進並取得一定成果,反映區域經貿合作與競爭的變化。未來,美中雖可能維持對話機制以緩和摩擦,但結構性問題和國安考量仍是合作障礙。全球產業鏈與市場參與者需因應不確定性調整布局,台灣作為供應鏈樞紐,面臨機會與挑戰並存。
▲ 全球因美中經貿摩擦引發產業鏈重組與價格競爭。圖示資料來源於Unbias Taiwan。
總結此次馬德里經貿會談,雙方主要目標是維持溝通渠道,但在出口管制、關稅與高科技產業政策等結構性分歧下,實質突破有限。雙方均表達透過對話增進互信的期待,但因制裁反制及國安敏感話題交織,要取得全面共識仍需時間。展望未來,隨全球數位經濟及科技自主問題升溫,美中經貿關係仍將是國際焦點,台灣供應鏈角色也須積極因應變局與合作機會。
建議可參考「美中馬德里新一輪會談 聚焦經貿與TikTok期限 – 中央社 CNA」以取得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