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新聞快訊:外資一週賣超近90億,金融股逆勢大受青睞 台新新光金獲掃貨近11萬張
2025年10月7日至9日,外資對台灣股市持續呈現淨賣出,整體賣超約89.67億元新台幣。然而,在此逆風背景下,金融類股卻獲得外資積極買盤,尤以台新新光金(股票代號2887)成為焦點,一週內被外資買超近11萬張。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官方統計,外資持股市值達42兆2,710億元,占全體上市股票市值48.01%,顯示外資對台股資金動向仍有顯著影響力。
外資整體賣超結構與市值變動狀況
依據台灣證交所資料,2025年迄今外資累計買進金額約25兆1,740億元,賣出金額約25兆1,952億元,累計賣超211.68億元。近期一週顯示外資仍維持淨賣出態勢,但外資持股市值較10月3日增加約1兆197億元,達42兆2,710億元新台幣。此現象透露出外資雖調節部位並賣超整體市場,仍選擇性增持特定股票,保持在台股的資金佈局。
▲ 114年9月外資買超484億,台股市值突破80兆元創新高。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金融股成為外資調整核心,買賣交替現象顯著
本週外資買賣超排行前十個股中,有5檔屬金融類股,呈現大幅換手現象。台新新光金上週買超104,665張,居外資買超冠軍位置,顯示外資看好其獲利表現與中長期價值。其他受青睞的金融股還有凱基金、永豐金、彰銀及玉山金。同時,部分壽險類金融股遭外資大量賣出,投信反向大量買進,形成資金「你丟我撿」的對作局面,突顯市場對金融業風險與機會的看法分歧。
電子股面臨賣壓,外資偏好金融與藍籌股
與金融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外資近期對電子股買超意願較低,部分具代表性的DRAM與面板廠商(如群創)成為賣超標的。科技股目前在外資買賣超名單中並不占主導,而台積電等權值股雖仍具吸引力,但整體買超動力較金融股弱。此外,市場人士指出,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與產業供需失衡係影響電子股資金流向的關鍵因素。
國際資金與本地政策環境影響台股資金流動
外資的投資行為受到全球經濟環境與政策風向影響。面對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與利率政策調整,外資採取較保守的資金控管策略,調整資產配置。台灣官方(證交所、金管會)持續釋出詳細的法人買賣統計,提供市場透明資訊,也監控外資資金流,意在維持股市穩定。專家分析,2025年金融類股受惠於相對穩健的獲利表現與股息吸引力,成為短期防禦性資產的首選,而電子產業則需觀察產業基本面變化。
展望未來:資金輪動與市場波動將持續
展望未來,資金流動仍將是影響台股走勢的主軸。若全球經濟前景趨於明朗,有利外資回補電子股及台股整體。金融股若持續維持穩健獲利,外資可能加碼,推升估值表現。市場有望進入類股輪動,但波動性仍高,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外資買賣超動態與政策變數。此外,ETF資金流向及新台幣匯率變化成為觀察重點。本週台新新光金買盤強勁,彰顯外資在局部產業與個股上的精準布局策略。
▲ 台股中秋節後持穩,外資10月加碼半導體與AI股近600億。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整體來看,外資對台股的淨賣超反映國際資金整體謹慎態度,但金融股逆勢獲青睞顯示市場結構調整及資金輪動正持續進行,投資人必須在風險與機會間審慎評估。建議可參考114年9月外資買超484億 台股市值突破80兆元創新高與台股中秋節後持穩 外資10月加碼半導體與AI股近600億以取得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