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美地區銀行信貸風險引爆全球避險潮 金價突破4300美元創17年新高
近期美國多家地區性銀行披露信貸損失,引發市場對信貸品質的擔憂,衝擊全球金融市場。美國地區銀行業信貸風險升高,造成歐亞股市普遍下跌,尤其歐洲銀行指數重挫2.8%。投資人迅速轉向避險資產,導致現貨金價突破每盎司4,300美元,創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週漲幅,白銀價格也同步創歷史新高。美國公債殖利率同步跌至三年新低,體現避險需求激增。多家金融機構與市場人士密切關注事件發展。
美地區銀行曝信貸風險引爆全球股市拋售浪潮
此次危機始於2025年10月16日,錫安銀行(Zions Bancorp)和西方聯盟銀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報告數千萬美元的貸款詐欺損失。錫安銀行旗下子公司加州銀行與信託提列5,000萬美元減損,而西方聯盟銀行承認貸款予涉及詐欺的借款人。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戴蒙形容市場潛藏風險如「蟑螂」,指仍有更多尚未爆發的問題。標普區域銀行指數當日暴跌6.3%,KBW地區銀行指數下滑3.6%,全美74家大型銀行股值一天蒸發超過1,000億美元。此信貸風險波及亞洲與歐洲金融股,進一步拖累全球股市大幅回落。
金價與白銀飆升避險需求強勁 專家看好後市但警示回調風險
面對金融市場動盪,資金快速轉向黃金,推升金價突破每盎司4,300美元大關,創17年新高,白銀價格亦刷新歷史紀錄。高盛與瑞銀分析師一致看好金價中長期走勢,認為地緣政治緊張、美聯儲降息預期及流動性緊縮三大因素共同支持金價,但短期內仍可能因獲利了結而出現回調。美國銀行問題與中美貿易及地緣政治風險交織,強化貴金屬避險屬性。投資者及基金對黃金和白銀的淨買入顯著增加,明顯反映避險需求持續升溫。
美元走弱與避險資產多元配置趨勢 顯示全球風險意識升高
美元連續四日走跌,反映市場對美國經濟與地區銀行信貸問題的憂慮。美元走軟使非美元資產如黃金更具吸引力。加拿大豐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指出,銀行信貸風險推動非美資產與債券價格上升。美銀最新投資策略亦明確表示不再遠離中國市場,並加碼債券、非美元資產與黃金,以反映全球對分散風險及金融安全的高度重視。
地緣政治風險加劇 市場避險情緒進一步升溫
除銀行信貸風險外,伊朗與以色列近期衝突升溫,全球貿易及地緣政治局勢不穩,加劇避險資產需求。中美貿易摩擦與美國經濟成長疑慮持續,市場恐慌情緒未減。這些負面因素交織,令黃金與白銀成為投資者首選避險工具,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投資組合調整趨勢明顯。
未來展望:信貸風險仍存 黃金價格預期走高
多數市場專家如摩根大通戴蒙和高盛分析師預期信貸風險尚未觸頂,未來或有更多問題浮現。匯豐銀行與澳新銀行最新調升2025至2026年金價預測,認為若美中關係未見改善,金價有望突破5,000美元。聯準會面臨降息壓力以紓解銀行與信貸壓力。雖然全球波動加劇,台灣投資法人建議增加黃金ETF配置以分散風險。避險資產配置將持續受到重視,短期市場波動加劇不可避免。
台灣市場反應與資產配置建議
台灣股市受美國信貸風險與地緣政治影響波動加大,儘管台積電業績亮眼,整體指數仍承壓。多數台灣投資法人建議因應中美摩擦及全球風險,提高黃金等避險工具配置,透過黃金ETF和相關概念股尋求資產穩定成長。台灣央行密切關注美元走弱及匯率波動,積極介入外匯市場,維護金融穩定。
▲2025年全球央行超級周,美聯儲預期降息促使美元走弱並帶動避險資產如黃金走強。(來源:Unbias Taiwan)
▲9月央行超級周啟動,美聯準會預計降息一碼,有助刺激避險資產需求。(來源:Unbias Taiwan)
整體來看,美國地區銀行信貸危機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避險資產如黃金、白銀迎來強勁買盤,美元與股市則同步承壓。國際政治、地緣經濟不確定因素持續存在,市場波動性預期將加劇,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最新動態,妥善調整資產配置。台灣投資者建議參考「2025年國際金價首破4,000美元,半年內漲逾1,000美元」深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