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台中養豬場驗出疑似非洲豬瘟首例 全台啟動緊急防疫措施
2025年10月21日,台中市梧棲區一家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為台灣首次傳出本土疑似非洲豬瘟(ASF)案例。該養豬場累計117頭豬隻異常死亡,並已撲殺195頭疑似感染豬隻。農業部於22日中午12時宣布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全面禁止以廚餘餵養豬隻,強化防疫措施,以阻斷病毒擴散。台中市政府表示處理過程沒有延誤,配合中央指示加強現場管控。此疫情打破台灣長達7年的「非洲豬瘟非疫國」防疫成就,迎來新的防疫挑戰。
疫情詳情與起因初探
此次事件起於10月10日,台中梧棲區養豬場陸續發現豬隻不明原因死亡。21日送驗後,在傍晚確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該場採用廚餘養豬,喚起外界對廚餘管理的疑慮。官方初步懷疑病毒可能透過違法攜帶豬肉製品入境並混入飼料傳播,顯示邊境把關與生物安全管控仍存在漏洞。此次案波涉及約300頭豬隻,除撲殺的195頭外,尚有其他豬隻持續監控中。
政府強化防疫政策與產業管控
農業部迅速成立應變指揮中心,由次長杜文珍主持,負責統籌防疫行動。自10月22日起實施豬隻禁運禁宰5天,疫情狀況將視情況調整。全面禁止使用廚餘養豬,所有廚餘須由地方清潔隊統一焚化。肉品市場及運輸管制同步升級,攤販必須配合檢疫及消毒措施。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公開釋出冷凍豬肉,以穩定市場及學校午餐供應,防止豬肉價格劇烈波動。
疫情對產業與消費市場的衝擊
禁運禁宰措施宣布後,全國豬肉供應短缺,部分地區黃昏市場出現搶購潮。攤商、加工業及養豬戶營收均受衝擊,部分老字號肉品攤擔憂若疫情持續恐面臨營運困境。雖然如大成及卜蜂等肉品業者股價初期震盪後回升,市場仍充滿不確定性。消費者對豬肉價格與食品安全產生疑慮,轉向使用雞肉等替代品的趨勢明顯。政府強調非洲豬瘟不影響人體健康,呼籲民眾理性消費。
專家建議與防疫檢討方向
獸醫及防疫專家指出,廚餘養豬是非洲豬瘟高風險傳播途徑,本案凸顯管控漏洞。台大獸醫學院李淑慧助理教授表示,病毒在野外血液中可能存活長達15週,首例多與廚餘養豬頻繁相關,呼籲政府與產業徹底檢討並嚴格執行廚餘管制。養豬業者普遍支持禁止使用廚餘餵豬,期望政府投入資源提升生物安全設施以減少未來風險。
國際視野下台灣防疫挑戰與未來展望
自2018年起,台灣成功維持無非洲豬瘟疫情,並於2024年獲WOAH(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證為非洲豬瘟非疫國。然而此次本土疑似案例打破台灣防疫屏障,未來可能影響國際貿易與防疫形象。政府將依照WOAH規範進行病毒株分離及基因分析,並適時調整防疫策略。中南部縣市同步加強監控及演練,準備應對可能擴散。長期來看,疫情將推動養豬業結構升級,加速淘汰不符生物安全標準的業者。
結語:疫情持續追蹤與防疫合作重點
台中首見疑似非洲豬瘟案例,不僅挑戰台灣動物防疫體系,更衝擊養豬產業。政府迅速啟動最高等級防疫警戒,並呼籲全國嚴格執行相關配套措施。未來疫情走向仍需視病毒確認及疫調結果,政策將持續調整。此事件提醒社會高度重視邊境及飼料安全,深化生物安全管理,保障全民食安及產業永續發展。
延伸閱讀建議可參考「台中爆發疑似非洲豬瘟事件:全台豬隻禁運禁宰5天」了解更多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