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聽聽AI怎麼看
川普亞洲行首站馬來西亞,見證泰柬和平協議簽署
美國前總統川普於2025年10月26日抵達馬來西亞吉隆坡,展開重返白宮後的首次亞洲行程。當日,他見證泰國與柬埔寨簽署擴大停火協議,旨在結束兩國長期的邊境衝突,這是區域安全邁向和平的重要里程碑。和平聲明原訂於10月26日簽署,因泰國王太后逝世一度延後,最終在川普專機抵達後正式簽署。川普亦計畫與馬來西亞總理安華簽署雙邊貿易協議,整體行程同時兼顧安全與經濟多元議題。
泰柬停火協議內容與歷史背景
泰國與柬埔寨間的邊境衝突由來已久。2025年7月24日,雙方在邊境爆發激烈武力衝突,造成數十人傷亡。馬來西亞總理安華於7月28日主持雙方會談,促成初步停火協議。此次簽署的聯合聲明基於該協議,內容涵蓋無條件全面停火、撤離重型武器、清除地雷及聯合打擊跨境犯罪團伙。雙方同意共同管理邊境安全,確保持續和平。美方透過川普呼籲兩國停止敵對,避免衝突升高以免衝擊美國的貿易談判。
東協安全合作趨勢與區域穩定
泰柬和平協議於東南亞國協(ASEAN)框架下簽署,象徵區域國家集體承諾維護和平與安全。兩國預計於未來東協峰會共同公布和平成果,凸顯東協在防止區域衝突擴大扮演調解者角色。觀察家認為,協議有助減緩東協內部矛盾,提升區域安全格局,且對美中兩強在該區競爭具有戰略意義。東協各國期盼透過積極對話,保持和平並降低地緣政治緊張。
美中貿易談判近展與川普重點外交焦點
川普亞洲行另一焦點是即將召開的「川習會」,預計於11月韓國APEC峰會期間登場,雙方將討論台灣議題及貿易協議。美國貿易代表透露,美中貿易框架協議草案接近完成,等待川普與習近平審閱簽署。川普公開表示將明確尊重台灣,並警告中國動武台灣將帶來嚴重風險。分析認為,此會議可能決定美中貿易戰是否暫時停火,並影響區域地緣政治走向。

▲ 川普警告中國動武台灣風險,10月底將與習近平討論台海議題(資料來源:Unbias Taiwan)
多層面戰略布局與區域國家態度
川普亞洲行涵蓋傳統安全、經濟貿易與多邊合作三大層面,意在鞏固美國在東南亞的戰略地位。許多東協國家積極評估此行帶來的潛在利益,期望透過與美國合作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尤其是在供應鏈及重要礦產資源方面。東協外長會議警告,美方加徵關稅政策可能撼動區域經濟整合並影響長期穩定。中國則以竹子外交與魅力攻勢回應,力圖保持區域影響力,反映中美兩強在該地區的激烈競爭。
台灣關注川普外交立場與區域安全展望
台灣密切關注川普亞洲行,尤其是川習會將觸及的台灣議題。學術界及政策專家指出,川普外交政策可能在美中競爭中淡化台灣角色,將台灣視為談判籌碼,令安全面臨不確定壓力。雖川普公開表達尊重台灣,外交立場卻相對模糊,使後續政策走向備受關注。未來台海局勢與台美中三角關係,仍將是區域安全的關鍵焦點。

▲ 川普宣布11月韓國APEC峰會將與習近平會面,貿易及關稅政策為談判焦點(資料來源:Unbias Taiwan)
未來走向:川習會結果與區域供應鏈多元化趨勢
即將於韓國召開的川習會,將決定美中是否在貿易及地緣政治上達成妥協,影響全球經濟及區域穩定。川普亞洲行的貿易與安全策略,展現美國重塑供應鏈與東南亞戰略布局的意圖,預期推動區域國家加速多元化合作,減輕對中國依賴。台灣的安全角色與未來政策定位,仍須視兩強談判結果而定。區域和平、經濟融合與外交協商將是未來重要挑戰。
另有關此次川普亞洲行詳細情況、泰柬停火協議具體條款及未來相關東協會議動態,可參考公視新聞網報導與聯合新聞網整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