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聽聽AI怎麼看
國巨併購芝浦電子 助攻鉭電容線擴張股價創新高
中國台灣被動元件龍頭國巨(股票代號2327)近期成功完成對日本芝浦電子的公開收購,取得超過87%股權,確立控股地位。芝浦電子作為全球重要鉭電容供應商,這次併購強化了國巨在高附加價值元件市場的技術整合與國際供應鏈佈局。2025年10月24日,國巨股價突破分割後新高點至226元,受到併購消息與第二度調漲特定鉭電容價格的雙重激勵。官方計畫在2026年第一季前完成芝浦電子的全面私有化程序,展現長期併購整合的決心。
漲價策略短期帶動營收 法人對成長動能保守評估
繼今年6月首次調漲鉭電容價格後,國巨近期再度針對部分產品調價,反映全球電子零組件市場成本壓力與需求結構變化。價格調漲策略有效促進短期營收成長,成為推升股價的重要因素。不過,法人普遍認為漲價空間有限,未來成長動能仍須審慎觀察。因全球經濟復甦腳步尚不穩定,加上半導體及電子產業本身波動較大,投資評等多維持中立,建議關注相關業績與訂單走勢。
AI業務貢獻低於預期 股價評價不具明顯優勢
雖然人工智慧熱潮持續帶動運算與資料中心元件需求,法人指出國巨在AI相關產品的實際營收貢獻仍偏低。旗下基美雖生產規格相符的鉭電容,但在高耐溫多層陶瓷電容(MLCC)等伺服器核心元件競爭力有限,難以與日系、韓系大廠匹敵。市場估算AI業務對國巨整體營收的貢獻率約僅5%左右,使法人對股價評價保持謹慎,認為目前股價合理或稍高。
台灣電子供應鏈受蘋果需求帶動 但景氣仍存不確定性
國巨受惠於台灣半導體與電子產業鏈活絡,尤其蘋果iPhone持續拉動晶片與被動元件需求。台積電第三代3奈米技術晶片產能已滿載,訂單強勁,推動上下游供應鏈成長。然而,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9月景氣燈號維持綠燈,代表台灣景氣尚未惡化,但也未明顯改善。加上國際政治經濟風險和疫情影響,市場信心仍有變數,未來短中期經濟走勢須持續關注全球及區域復甦狀況。
全球電子產業競爭與供應鏈佈局 台廠持續調整因應
國巨併購日本芝浦電子反映出台灣企業在國際被動元件市場的擴張與技術整合決心。整合後,國巨有望提供更完整的主動與被動元件解決方案,強化在AI伺服器、高階消費電子及車用電子領域的競爭力。但在美中科技競賽和供應鏈重組背景下,國際半導體產業面臨地緣政治與供應波動挑戰。外界預期國巨須持續提升技術創新與市場反應能力,以鞏固國際地位與未來獲利能力。
未來展望:技術升級與整合效益 落實營收成長關鍵
專家認為,AI及車用電子長期將推升高規格被動元件需求。國巨若能突破技術瓶頸,強化MLCC與鉭電容產品競爭力,將有望受益。隨著芝浦電子併購進展,國巨預計2026年起逐步發揮協同效益,優化產能及產品組合。法人建議投資人關注公司未來營收結構變化及關鍵客戶訂單狀況,評估產業題材能否轉換為穩健獲利。整體看來,國巨題材豐富,但在估值與成長動能方面仍宜保持審慎。
![]()
▲ 全球半導體與被動元件產業受企業獲利、AI題材及降息預期推動,台灣相關指數表現強勢。(資料來源:Unbias Taiwan)
![]()
▲ 台股於中秋節後持穩,外資持續加碼半導體與AI相關股票,累計10月投資額近600億元。(資料來源:Unbias Taiwan)
【延伸閱讀建議】
投資人可參考「美國聯準會政策不明引發市場震盪 台積電股權風波與台股AI股崛起成焦點」,掌握相關台股及半導體供應鏈最新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