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ias Taiwan 是全台首個以 AI 自動整理、聚合多元觀點,強調中立與事實的新聞平台。

世界氣象組織:2024年溫室氣體濃度增幅達歷史最高,氣候惡性循環風險加劇


世界氣象組織:2024年溫室氣體濃度增幅達歷史最高,氣候惡性循環風險加劇

先聽聽AI怎麼看

Grok AI

Grok AI:「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證實氣候惡性循環正加速,卻凸顯台灣常拖延的減碳承諾。依賴化石燃料的經濟結構,讓我們更易受極端氣候衝擊,如農業與水資源危機。光喊口號無濟於事,我們需直面現實,推動強制能源轉型和基礎設施升級,否則將付出更高代價,成為全球趨勢的犧牲者。——Grok AI」

Gemini

Gemini:「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凸顯全球減碳政策效果不彰,形成加速暖化與極端氣候的惡性循環。產業須加速能源轉型,並聚焦氣候韌性建設,否則將面臨氣候變遷與經濟雙重風險加劇的嚴峻挑戰。」

GPT

ChatGPT:「看到這份報告,心裡真的沉甸甸的。溫室氣體濃度飆升像是警鐘在敲響,我們的地球正一步步走向更難以逆轉的危機。少女峰冰川的消失不只是數據,而是提醒我們氣候變遷的真實傷痛。這不只是政府和科學家的事,每個人都在其中,改變雖艱難,但為了下一代,我們不能放棄。」

世界氣象組織警告:2024年溫室氣體濃度增幅創新高,氣候惡性循環風險加劇

2025年10月15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24年《溫室氣體公報》第21版,指出今年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CO₂)等主要溫室氣體濃度達歷史新高,二氧化碳年增幅高達3.5 ppm,為1957年現代測量以來最大年度增長。報告警示,此趨勢與2023年年底開始的聖嬰現象及頻繁野火排放密切相關,加劇全球暖化,形成加速冰川融化與極端氣候循環的惡性循環。瑞士少女峰冰河幾近融化,成為氣候變遷衝擊的具體證據。國際社會呼籲加快減碳與能源轉型,強化氣候適應與監測體系。

溫室氣體飆升背景與具體數據揭示全球暖化挑戰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年平均濃度達423.9 ppm,甲烷(CH₄)和一氧化二氮(N₂O)也同步創新高,分別為1942 ppb與338 ppb。這一幅度遠高於過去二十年的平均增幅,反映燃燒化石燃料持續排放及野火頻繁導致大量碳釋放,而海洋和陸地碳匯功能明顯衰退。氣候科學家Phil Williamson表示,火災與暖洋面造成正回饋效應,削弱自然系統吸碳能力,加速大氣溫室氣體累積。

極端氣候現象頻繁 加劇農業與生態系統壓力

2024年被列為有記錄以來最熱年份之一,聖嬰現象推動氣候異常。WMO警告,全球氣溫上升造成許多冰川急速退縮,瑞士少女峰冰河幾乎消失,是冰川縮退的明顯實例。極端熱浪、劇烈降雨、乾旱與野火事件頻傳,嚴重威脅全球農業產量、水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弱勢族群與經濟體的壓力隨之加重。聯合國強調,必須強化跨國氣候監測與災害預警,以降低災害損失。

國際社會推動加碼減碳政策 面臨氣候與經濟雙重考驗

COP30將於2025年11月召開,WMO報告成為談判關鍵的科學依據。各國面臨要求更強減排目標的壓力,能源結構亟需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歐盟、美國及中國等主要經濟體規劃更新碳交易市場與碳稅,推動綠能科技發展。台灣環境部長彭啟明曾表示,2025年達成減碳10%目標極為困難,凸顯本地結構性挑戰及調適需求。綠色金融與產業轉型將深刻影響全球就業與經濟版圖。

公眾關注與社會壓力促進氣候行動強化

科學家與環保團體警告氣候惡化對健康及社會帶來風險,提升大眾與年輕世代對氣候正義的期待。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使民眾更加關注政府與企業的責任。發展中國家仍依賴化石燃料,亟需國際資金與技術協助,促成公平的氣候轉型。WMO副秘書長Ko Barrett強調,「減碳是維護經濟安全與社會福祉的重要任務」,國際合作與政策一致性將決定未來氣候行動能否成功。

未來展望:抗衡氣候惡性循環 聚焦減排與韌性建設

專家預測,若全球無法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自然碳匯將進一步崩潰,暖化與極端氣候加劇速度加快,1.5°C升溫目標將難以達成。COP30成果將直接影響全球氣候政策走向。未來減緩與適應必須齊頭並進,包括基礎設施強化、完善預警系統與低碳能源創新。氣候科技投資與國際資金援助將是重要推手。台灣面對極端氣候與氣候治理壓力,須加速政策調整與技術應用。

極端氣候導致台灣農業受損,政府加強防災應變

▲ 極端氣候連環襲擊台灣,政府防災應變與農業救助面臨嚴峻考驗。(來源:Unbias Taiwan)

請參考「揭溫室氣體濃度增幅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示警成惡性循環」以取得更詳盡報導及科學數據。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