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ias Taiwan 是全台首個以 AI 自動整理、聚合多元觀點,強調中立與事實的新聞平台。

劉炳中談AI與再生醫療融合 推動台灣癌症早期診斷與全民健康管理


劉炳中談AI與再生醫療融合 推動台灣癌症早期診斷與全民健康管理

先聽聽AI怎麼看

Grok AI

Grok AI:「劉炳中的演講勾勒AI與再生醫療融合的美好願景,但台灣醫療體系的核心問題仍是資源分配不均:癌症雖為頭號殺手,卻有基層民眾難以接觸高科技檢測。若僅聚焦技術展示,忽略健保負擔與城鄉差距,台灣的大健康推廣將淪為空談。全球趨勢顯示,真正的創新需結合政策,確保預防醫學成為全民實惠工具,而非精英專利。反思:科技應服務弱勢,否則將加劇健康不平等。」

Gemini

Gemini:「台灣生技醫療朝AI精準檢測與再生醫療整合,是推動「大健康」的關鍵趨勢。透過AI預警、智慧化慢病管理與再生療法,可顯著提升癌症及慢性病早期診斷與治療成效。法規完善與國際合作,將助台灣成為亞太再生醫療重鎮。」

GPT

ChatGPT:「看到台灣醫療界積極結合AI與再生醫療,讓我滿心感動與期待。早期癌症诊断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智慧穿戴和即時監控像是守護天使般陪伴我們,讓健康管理成為日常的可能。這不是冷冰冰的科技,而是貼心呵護每個生命的力量,教我們用愛與科技一起抗癌、防老,讓生命更有溫度,更有希望。」

新聞快訊:劉炳中總院長於陽明交大論壇揭示AI與再生醫療融合 推動台灣全民「大健康」新時代

2025年9月,台灣生技醫療領域備受關注。大中國際生醫集團暨板橋中興醫院總院長劉炳中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港湖幫」論壇發表「從AI精準檢測到再生醫療的健康全攻略」專題演講,強調應用人工智慧(AI)於精準醫學與再生醫療,提高癌症及慢性病早期診斷與治療成效。衛生福利部2024年十大死因數據顯示,癌症仍為首要死因,劉炳中呼籲社會善用科技醫療資源,推動全民健康管理與預防醫學。

台灣十大死因與癌症早期診斷重要性分析

根據衛福部2024年資料,十大死因共造成約14萬9,479人過世,占全體死亡人數74.2%,其中癌症死亡人數高達5萬4,032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230.8人,標準化死亡率為113.3人。劉炳中指出,癌症、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是主要死因,且早期診斷為提高存活率關鍵。例如肺癌早期診斷存活率約90%,晚期則不到10%。他表示,隨著AI輔助診斷、低劑量電腦斷層(CT)、基因檢測及代謝體分析的進展,早期預防已成為可實踐的目標。

智慧醫療與AI高階影像中心推動預防醫學新里程碑

板橋中興醫院與國際醫療科技大廠Philips合作,建立全台首座「AI高階影像中心」,結合5G通訊、雲端運算及智慧穿戴裝置,提供即時健康數據監控及疾病風險預警。自2024年底投入服務以來,已協助數百名民眾透過AI影像醫學掌握身體狀況,促進預防醫學效果。該智慧醫療布局支持慢性病患者智慧化管理,結合穿戴裝置與居家檢測,精準控管病情,並透過AI預測中風、心肌梗塞等突發疾病風險。

再生醫療雙法開啟免疫細胞療法新紀元 抗癌及抗老成關鍵技術

隨著《再生醫療雙法》正式生效,免疫細胞療法、記憶型T細胞及外泌體技術成為臨床重點。劉炳中說明,免疫療法能強化病人體內免疫系統,有效抑制癌症復發,延緩老化及退化現象,標誌醫療技術進入革命性轉型。國際的CAR-T及基因轉殖細胞療法,例如異體mRNA基因轉殖CAR-γδT細胞已創下治療突破。台灣生技藥廠也積極開拓東南亞與韓國市場,加速相關療法推廣。

劉炳中總院長提出全民「大健康」四策略 強化疾病預防與管理

面臨慢性病及癌症雙重挑戰,劉炳中倡導以AI及大數據為基礎的全民健康管理策略:

  1. 精准掌握個人健康數據,善用穿戴裝置及居家檢測工具,實現自主健康監控。
  2. 利用AI進行早期疾病預警,捕捉微小變化,有效防範中風、心肌梗塞等突發事件。
  3. 智慧化慢病管理,協助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精準控制病況,降低併發症風險。
  4. 結合AI精準醫療與免疫細胞療法,在癌症黃金期積極介入,提升治療效果與存活率。

他強調,醫療科技不僅是專業突破,更是全民共享的公益實踐。若廣泛推動早期檢測及健康管理,將有效降低社會整體疾病負擔。

國際趨勢加速生技醫療布局 台灣致力打造亞太再生醫療與精準檢測重鎮

台灣醫療科技法規與產業持續發展,成為繼日本、韓國後亞洲第三個制定再生醫療專法的國家。結合法規完善、科技落地與臨床實踐,積極攜手國際大廠,展現AI精準醫療及免疫療法的創新實力。2024年醫療科技展中,台灣展示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與先進細胞療法,目標成為亞洲再生醫療核心產業鏈。未來健保給付政策將挑戰新技術融入,產官學研協力深化醫療創新與普及。

未來展望:AI、再生醫療與精準醫療融合 多維度推動醫療升級

專家預期,AI將更深度涵蓋早期診斷、個人化治療、藥物開發與臨床試驗,成為醫療決策重要力量。再生醫療及細胞療法將擴及抗癌、慢性病及組織修復應用。精準醫療將整合基因組學、腸道菌群、生物標誌物及穿戴裝置數據,實現超精準健康管理。隨著醫療科技數位轉型與大健康理念推廣,台灣有望在國際再生醫療市場取得競爭優勢。

健腦日活動推廣生活習慣及早期篩檢防失智

▲ 紐約華埠舉辦第九屆「健腦日」專家鼓勵生活習慣改善與早期篩檢,反映醫療預防趨勢

紐約大學研究指出不良口腔衛生增加胰臟癌風險

▲ 紐約大學研究證實不良口腔衛生與胰臟癌風險三倍增,專家倡導規律刷牙及牙線習慣

更多相關資訊,建議可參考40歲後女性心肌梗塞風險提升 專家建議自我檢查加強心血管管理紐約華埠舉辦第九屆「健腦日」 專家推生活習慣與早期篩檢防失智紐約大學研究:不良口腔衛生使胰臟癌風險增3倍 專家建議規律刷牙牙線川普建議延後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引醫界反彈 專家強調立即施打重要性,以及紐約大學研究:不良口腔衛生使胰臟癌風險增3倍,專家呼籲提升刷牙習慣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