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全球尿酸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關聯揭示最新研究趨勢
2025年10月,國際多項科學研究最新顯示,高尿酸血症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之間具深層的病理關聯。NAFLD已成為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成因,而高尿酸血症在代謝異常族群中廣泛流行,兩者的交互影響引起醫療界高度重視。多國衛生機構及生物技術產業積極展開尿酸調控機制與NAFLD治療策略的相關研究與臨床應用發展。(資料來源:Geneonline,2025年10月3日)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盛行率持續攀升與尿酸影響的流行證據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涵蓋從單純脂肪肝到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的多階段疾病,近年來全球盛行率顯著上升,已取代酒精性肝病成為最常見的慢性肝病原因之一。多項前瞻性隊列研究顯示,血中尿酸水準與NAFLD風險呈正相關,尿酸值越高,罹病風險及病情嚴重度也隨之增加。台灣大型成人健康檢查資料同樣證實,高尿酸血症與代謝症候群及脂肪肝有明顯正向關聯。(資料來源:台灣大學公衛學院、Geneonline)
尿酸在脂肪肝形成中的生物機制與病理影響分析
科學家揭示尿酸參與NAFLD發展的多重分子機制,主要包括:
- 胰島素阻抗(IR):尿酸誘導胰島素訊號傳導受阻,促使肝臟脂肪堆積。
- 氧化壓力增強:尿酸促使氧化應激,造成肝細胞損傷,加劇炎症與纖維化進展。
- 促炎反應活化:尿酸激活NLRP3發炎體,引發肝臟發炎反應,進一步削弱胰島素敏感性。
- 脂質代謝失衡:尿酸促進肝臟甘油三酯累積,干擾脂肪酸氧化,增加肝臟脂肪負擔。
- 腸道菌群紊亂:高尿酸血症與腸道微生物失衡交互作用,推動NAFLD病理演變。
這些多方機制相互影響,形成複雜的代謝及免疫失調路徑,造成NAFLD病情加劇。(資料來源:Geneonline 2025、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5)
國際公共衛生政策與台灣本地應對策略
全球衛生組織與多國政府加強對NAFLD及高尿酸血症的監控,推動健康檢查普及與生活型態干預,包括飲食調整與增加身體活動。台灣衛生單位納入減重、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及尿酸調控,作為代謝疾病管理重點,提升患者預後。2024年發布的《代謝相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強調推廣社區篩檢、進展性肝纖維化無創診斷和跨科協作醫療模式,並有意將尿酸水準納入臨床評估指標。(資料來源: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2024)
醫藥產業創新與未來治療發展展望
啟發自尿酸與NAFLD的相關機制,生物技術與藥物公司積極研發新型降尿酸藥物與組合療法。其中,如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藥物在實驗階段顯示能減輕肝臟脂肪累積與發炎反應。未來治療將結合生活方式調整與藥物干預,推動NAFLD早期篩檢與個別化用藥,預計可延緩病程及肝纖維化進展,並擴大相關產業市場規模。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與基因機制研究持續進行中,期望提供嚴謹醫學證據支持臨床應用。(資料來源:Geneonline 2025、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社會大眾健康教育與綜合防治措施強化
代謝疾病的綜合管理與健康促進成為社會焦點。台灣多個非營利健康基金會與政府衛生單位聯合推動尿酸與脂肪肝相關知識普及,強調合理飲食及減重運動的重要性。專家提醒,除改變生活習慣外,高尿酸患者應及早就醫接受治療,以降低心血管及肝臟併發症風險。防治策略已由單一疾病治療,轉向多維代謝健康的整合管理模式,未來仍需持續提升民眾疾病認知與醫療服務覆蓋率。(資料來源:全民健康基金會、台灣大學公衛學院)
▲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與高尿酸血症相互影響機制示意圖,資料來源:Geneonline 2025
【延伸閱讀】建議可參考「尿酸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關聯研究揭示潛在機制與治療展望」以取得更詳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