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突破性癌症療法 「特洛伊木馬」細菌攜病毒直攻腫瘤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近日研發出一種創新癌症治療方式,透過具有腫瘤趨向性的細菌作為載體,將溶瘤病毒藏於細菌體內,成功避開人體免疫監視,直接進入腫瘤內釋放病毒,針對癌細胞展開攻擊。此療法有效突破溶瘤病毒療法因免疫排斥限制的瓶頸,提升病毒在腫瘤區域的濃度與殺傷力。研究成果已刊載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引起全球關注。
技術原理及實驗成果詳解
此療法核心在於運用具腫瘤特異趨化性的細菌(如鼠傷寒沙門氏菌)作為「特洛伊木馬」,將溶瘤病毒隱藏於細菌內,利用細菌天然的趨化能力,定向移動並累積於腫瘤的低氧環境。當細菌在腫瘤內裂解,病毒隨即釋放出來,感染並殺死癌細胞,實現雙重打擊。研究團隊表示,該方法能有效克服患者體內對病毒已有抗體造成的免疫阻斷,提升病毒遞送效率並增強整體抗癌效果。
這套系統命名為CAPPSID,目前已完成小鼠動物實驗,結果顯示腫瘤明顯退縮。團隊同時設計分子安全機制,防止病毒擴散至健康組織,降低治療風險。研究代表Tal Danino教授指出,此為首次成功打造細菌與溶瘤病毒協同合作的生物治療模式,為多種生物結合抗癌療法邁出重要一步。
全球癌症治療趨勢及產業影響
過去溶瘤病毒療法常受限於免疫系統的清除,這項技術創新代表癌症治療邁入新階段,將病毒與細菌結合的「特洛伊木馬」策略帶入臨床前展望。全球生技產業看好這種多生物療法模式,預期吸引大量資金投入,並推動相關生技與醫療器械領域成長。此外,各國政府與監管機構也將陸續建立安全評估標準及臨床試驗規範,確保新型生物治療的風險與效益取得平衡。
在台灣,癌症免疫療法與個人化醫療持續進展,國家衛生研究院及相關醫療單位積極投入新技術研發與臨床推廣,這項美國團隊的成果亦為台灣同業提供重要參考。
未來發展與臨床應用挑戰
目前該療法仍處於動物實驗階段,尚待人體臨床試驗驗證安全性與療效。未來研究將聚焦優化細菌載體選擇、病毒設計與遞送效率,同時確保治療期間無脫靶效應,維護長期安全。專家認為,「細菌特洛伊木馬」療法有望成為溶瘤病毒及細胞免疫療法外的新興癌症治療選項。
研究團隊也計畫將技術拓展至多種腫瘤類型,並結合基因組與蛋白質組學技術,發展個人化治療方案,期透過精準醫療提升患者整體存活率與生活品質。
多方聲音:學術肯定與台灣醫療界回應
哥倫比亞大學相關教授與團隊成員強調,此技術成功突破免疫系統對病毒的屏障,開創細菌與病毒協同作戰的新型治療模式。國際學術界普遍肯定其學術價值與臨床潛力。
台灣癌症專家表示,隨著癌症治療多元化,台灣在免疫療法及精準醫療領域同樣重視跨領域整合,這項創新技術將促進本地研究與國際接軌,提升治療策略的多樣性與療效。
【延伸閱讀】建議可參考癌症療法大突破!「特洛伊木馬」細菌攜病毒 精準獵殺癌細胞 – TVBS新聞網及細菌藏病毒潛入腫瘤 美研「特洛伊木馬」療法突破癌症防線 – 自由健康網以取得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