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新聞快訊:川普預計11月於韓國與習近平會面,關稅政策成重要談判籌碼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於11月在南韓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此次會面正值美中貿易緊張升高之際,川普政府計劃自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00%關稅,以回應中國對稀土等關鍵資源的出口限制。美國財政部長及白宮官員皆證實此會談仍按計畫進行,雙方保持溝通管道,以期推動經貿談判進展。川普強調,關稅提供美國談判優勢,但不會長期存在,將根據中國的回應調整政策。
川習會談安排與關稅立場分析
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及白宮多名官員透露,川普與習近平的會晤將在南韓APEC峰會期間或前後舉行,時間及地點穩定未受外界傳聞影響。川普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無法持續」,但這是談判的強大槓桿。他亦曾暗示可能提前施行加徵關稅措施,藉此增加談判籌碼,並以美國總統身份施壓,凸顯美國對談判結果的重視。
稀土出口限制與互徵非關稅壁壘加劇緊張
中國近期限縮稀土等關鍵礦產出口,對美國半導體、國防及汽車產業供應鏈造成影響,令外界高度關注。作為回應,川普政府不僅威脅實施對中國商品的額外100%關稅,也對敏感軟體出口實施管制。雙方貿易爭端已延伸至非關稅壁壘層面,例如港口收費互設,反映出衝突範圍與產業鏈受到更廣泛衝擊。儘管中國出口總量近期創半年新高,但政策不確定性讓國際供應鏈陷入風險。
國際與專家觀點:貿易戰高壓籠罩下的全球經濟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多位經濟學者警告,持續高關稅將拖慢全球經濟成長,且零售價格上漲對消費者形成壓力。專家指出,美中貿易深層問題如知識產權與市場開放短期難解,雙方或會尋求暫時休兵以緩和緊張。中國同時運用拉攏亞洲及其他盟友的策略來強化談判籌碼,但外交影響力有限,部分國家態度謹慎。川習談判結果將牽動全球供應鏈與地緣政治格局,影響深遠。
台灣觀點與產業挑戰:轉型壓力與機會並存
台灣半導體與科技產業鏈高度依賴美中兩大經濟體間的貿易往來。川普推動的高關稅政策加劇台股波動與產業鏈震盪。台積電及其他核心企業積極布局美國市場,強化技術自主以應對政策風險,同時面臨供應鏈重組及調整需求。政府則呼籲推動多邊貿易機制以維持市場穩定,持續監控美中談判動態以降低貿易摩擦帶來的衝擊。
未來發展趨勢:川習會成貿易戰變數關鍵
川普與習近平在韓國的會面被視為美中貿易衝突緩和的轉折點,雙方皆希望透過領導人直接對話推進談判。川普公開強調,關稅措施源於中國的挑釁,且政策將依狀況隨時調整,暗示局勢可能迅速升級。經濟學家認為,短期或有減緩關稅升級的空間,但長遠來看,美中基於結構性和國家戰略因素,經貿摩擦難以根本解除。全球供應鏈競爭和地緣政治風險仍是未來重大變數。【延伸閱讀建議可參考中國警告將反制美11月起對華商品加徵100%關稅及出口管制】
▲ 中國警告將對美國商品加徵100%關稅並實施出口管制,回應美方政策。
▲ 川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加徵100%關稅,引發美股重挫,台股亦受震盪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