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習近平五月初訪俄 與普丁深化「無上限」夥伴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2025年5月7日至10日訪問俄羅斯,出席莫斯科二戰勝利80周年閱兵典禮,並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戰略對話。兩人多年的互動形同「患難與共」的密友,雙方構築起涵蓋政治互信與經濟安全的「無上限」合作關係。中國外交部及俄羅斯媒體均強調,雙方正在深化在經貿、能源及安全等領域的協調,共同應對美國及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
金磚國家擴張加速 習近平線上參加峰會 印度派高級代表
除強化中俄雙邊關係,習近平也將參加由巴西主辦的金磚國家線上峰會,聚焦美國前總統川普關稅政策與多邊主義議題。今年峰會中,印度總理莫迪未親自出席,改由高級外交代表代替,其背後反映金磚成員間戰略利益的分歧加劇。自2023年起,金磚國家積極擴編,納入中東及非洲多個油氣產國,藉此擴大會員規模,增強在全球南方的經濟與政治影響力,成為中國抗衡美國霸權的重要策略之一。
中俄在俄烏衝突與能源經貿多邊舞台上的戰略合作
俄烏戰爭持續,使中俄雙方一方面嘗試當和平調停者,另一方面在能源供應與經濟合作中尋找利益。雙邊合作也延伸至上合組織峰會等多邊場域,加強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外交連結。面對西方嚴厲制裁,俄羅斯對中國依賴愈深,推動雙方聯盟走向更具戰略深度,旨在推動多極化國際秩序,抵制美國主導的單極體系。
觀察者以「幻象帝國」洞悉中國國內外交政策本質
法新社前總編董尼德在著作《幻象帝國:天朝中國的自我神話與天下敘事》中分析,中國自毛澤東時代以來塑造強烈「自我神話」,至習近平時代依舊明顯。其中「紙老虎」論述勾勒出今日中國在國際舞台的形象,有助理解習近平強化中俄「無上限」友誼及推動金磚擴編的外交策略。與官方宣稱的強權地位相反,西方社會對中國仍持批判及疑慮態度。
美國政策變動促使印度向中俄靠攏 提供中俄戰略空間
美國前總統川普執行的加徵中方關稅政策及對俄示好態度間接影響美印關係,促使印度在地緣政治上趨近中俄。這種局勢深化了中俄協作及金磚國家的戰略空間,也使印太安全情勢更為複雜。印度對於金磚國家推動的去美元化及外交政策保持謹慎,但其在金磚架構中的參與和態度轉變,彰顯區域力量正在重新洗牌。
中俄合作內部現摩擦 王毅努力穩定雙方戰略夥伴關係
近日中國外交官攜帶密件及上司妻子逃往俄羅斯事件引發俄方不滿,顯示中俄合作潛藏危機。儘管中國外長王毅與俄羅斯外長多次磋商,致力將雙方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推向新高度,但在安全、情報與政策分歧上,雙方仍面臨複雜挑戰。此事反映即使「無上限」友誼存在,中俄合作過程仍不可避免有波折。
金磚國家擴張挑戰美元霸權 形塑多極化新國際秩序
金磚國家目前佔全球約29% GDP及40%人口,經濟規模已超越傳統七國集團(G7)。擴編後,金磚積極推動去美元化、國際金融多元化及全球治理改革,企圖提升發展中國家國際代表性。儘管成員間經濟發展與政治體制存在差異,整合內部矛盾成為挑戰,但金磚正逐步凝聚成未來多極世界秩序的核心力量。
台灣學界關注金磚擴張 專家建議加強多元外交合作
面對金磚國家迅速擴張及其全球戰略影響,台灣媒體與學者高度關切,認為此趨勢將進一步複雜化兩岸關係。專家建議,台灣應借鑒金磚多邊合作經驗,調整外交策略,積極尋求多元國際合作機會,提升國際能見度與自主地位。
▲ 雙普會聚焦俄烏停火與印太安全,台灣推動新世代外交提升國際能見度(資料來源:Unbias Taiwan)
▲ 俄烏和談陷入僵局,川普斡旋引發美俄外交角力加劇地緣政治緊張(資料來源:Unbias Taiwan)
未來展望:多極化趨勢持續 中俄與金磚合作再深化
展望未來,金磚國家不僅計畫持續擴編,並將在金融、能源、科技與貿易領域深化合作,致力挑戰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金融體系。習近平與普丁的戰略夥伴關係雖面臨挑戰,但其穩固態勢預期將推動雙方聯盟深度發展。整體而言,中俄及金磚國家動向成為全球多極化政治經濟的重要變數,對國際秩序重塑具有深遠影響。台灣必須密切掌握變化,靈活調整區域與全球策略,積極因應挑戰。
更多詳盡報導建議參考地球圖書館:習近平與普丁「無上限」的友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