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AI怎麼看



蘋果2025年iPhone 17備貨量大增,印度生產全系列同步開跑
2025年蘋果iPhone 17系列的產量與供應鏈部署成為市場焦點。根據Isaiah Research資深分析師Lori在MM Podcast分享的最新數據,iPhone 17系列備貨量較去年iPhone 16系列約8600萬至8800萬台大幅增加,預估今年產量達9000萬至9200萬台,增幅超過5%。其中以輕薄款Air系列增量最為顯著。蘋果為降低對中國依賴,今年更首次實現iPhone 17全系列於印度同步量產及出貨,加速供應鏈全球化與多元化布局。
印度成為蘋果製造重鎮,鴻海擴廠投入逾450億台幣建顯示器模組廠
蘋果大舉擴大印度製造產能,根據市場消息,印度年產iPhone量增長近60%,今年預計印度iPhone製造總量達3200萬至3500萬台。主要代工廠鴻海已斥資450億元新建廠房與顯示模組生產線,用以整合供應鏈與提升產能。這項布局不僅符應全球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風險分散策略,也凸顯印度將成為蘋果供應系統重要一環。儘管美國前總統川普曾呼籲蘋果增加美國製造,但目前印度已成為規模最大的蘋果iPhone生產基地之一。
台灣成摺疊iPhone試產中心,2026年印度將負責大規模量產
蘋果正評估在台灣啟動首款摺疊式iPhone的試產線,預計在北部地區進行技術驗證與生產測試。報導指出,摺疊iPhone將於2026年秋季正式量產與上市,且規模產出將以印度廠為主,形塑台灣研發試產與印度大量製造的協同發展模式。台灣在高階製造與創新領域的角色將更為關鍵,成為推動新型態iPhone產線優先權的重要依據。
iPhone 18帶來多項新技術,發表時間可能延至2027年
市場傳聞指出,iPhone 18系列將搭載台積電2奈米製程的A20晶片,並引進螢幕下Face ID技術,令動態島可能縮小或被取代。此外,iPhone 18 Pro版首度配備可變光圈相機,採用三星三層堆疊式影像感測器,增強攝影性能與動態範圍。由於產品策略調整,iPhone 18有可能延後至2027年發表,並集中於高階與摺疊機型。摺疊手機市場戰略由此可見蘋果積極追趕新興手機趨勢。
供應鏈多元化加速,關鍵零組件產線擴散至印度、越南與台灣
伴隨蘋果產品線調整與地緣政治風險,零組件供應鏈正快速從中國轉移。面板供應商京東方準備重返iPhone面板主力地位,印製電路板(PCB)廠Meiko已在越南設廠,鴻海投入印度建構顯示器模組工廠,攜手壯大當地供應鏈能力。與此同時,台灣成為先進晶片製造(台積電2奈米)與新型iPhone試產重鎮。此舉將提升供應鏈抗風險力與生產彈性,也為台灣帶來產業升級機遇。
▲ 蘋果2025年iPhone 17備貨增逾10%,印度同步全系列量產,供應鏈布局多元擴展。 (圖片來源:unbias.tw)
市場與專家觀點聚焦:銷量熱絡但挑戰仍存
分析師普遍看好iPhone 17系列的市場表現,尤其標準款因價格相對親民帶動出貨。蘋果此舉意在透過產品線多元化(Air系列加重)繼續拓展消費群。不過,部分用戶反映iPhone 17採用鋁合金材質,易產生刮痕,成為消費者維護的一項注意點。印度工廠生產良率較中國仍有差距,蘋果需持續優化生產流程與品質管理。未來摺疊機與高階iPhone晶片的推進,預示蘋果持續挑戰技術極限,搶攻高端市場。
未來趨勢:技術創新與供應鏈韌性並重
蘋果2025年著眼於AI整合、攝影技術突破與螢幕設計革新,螢幕下Face ID與可變光圈相機是下一步技術亮點。全球供應鏈則朝向多國分散為趨勢,印度及台灣成為關鍵支點。2026年摺疊iPhone將開啟全新產品類別,價格預估在2000到2500美元間,有望擴大市場規模。此外,蘋果入門款經濟型機種如iPhone 17e、18e亦將補角,滿足不同消費層需求。
—
整體而言,蘋果為應對國際環境複雜性與市場競爭,採取多元化供應鏈及產品線策略,鞏固其全球市場領先地位。相關細節請參考「蘋果2025年iPhone 17備貨增逾10%|印度同步全系列量產擴大供應鏈布局」。